书籍 文学中的人生进化课的封面

文学中的人生进化课

史秀雄

出版时间

2023-03-31

ISBN

9787208180383

评分

★★★★★
书籍介绍

· 资深心理咨询师史秀雄X人气文学教授杜素娟

· 用心理学的敏锐,擦亮故事里模糊晦暗的智慧

让文学经典的温度,补足成长中缺失已久的人生课

· 梁永安、马凌、沈奕斐、严艺家 温暖推荐

人类很早就发现了故事的力量。好的故事带你预见人生,拓宽视野,充分理解生活的复杂性,推动你的心智成熟。所以人类通过文学创造出了无数伟大的故事,讲给一代代年轻人听。但是好的故事同时也是深刻的,你以为你读懂了,其实只是了解了剧情,或者体会到了一些模糊的道理,没有形成清晰的思考。心理咨询师特别善于透过表象洞悉人心,用语言去明确模糊不清的感受与体验,所以尤其适合帮你一起挖掘文学中的智慧。

本书基于知名心理咨询师史秀雄与华东政法大学文学教授杜素娟二位合作开发“文学中的人生进化课”系列播客的内容改写而成,两位讲师作为文学和心理学领域的资深专家,既拥有优秀的专业能力,又在支持年轻人的工作中有深厚积累。他们选取了9部广为人知的文学经典,结合心理咨询的敏锐洞察,细腻的文本分析和贴合现实的人生感悟,直面理想、爱情、欲望、家庭、性格等因素带来的困惑与焦虑,凸显经典作品对于人生与社会的精妙映射,让曾令人望而生畏的“阳春白雪”成为人人可懂、可感、可获益的“人生教科书”,用温暖、治愈的方式让读者踏上文学之旅,获得审美与精神的双重满足。

史秀雄/Steve

心理咨询师,知名心理科普作家和讲师,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复旦大学心理系硕士生行业导师。著有畅销书《假性亲密关系》,译有现象级心理学著作《人生十二法则》《人生十二法则2》。创办泛心理学播客《Steve说》,被评为2019苹果最佳播客。

专注于年轻人的情感生活和心理健康,10年以上的心理咨询、科普和公共教育经验,令他成为推动个人成长和人文关怀的代表性人物。

杜素娟

华东政法大学文学教授,主要从事文学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出版独著《市民之路:文学中的中国城市伦理》《孤独的诗性:论沈从文与中国传统文化》《欧美文学简史》等7部。

在高校任教二十余年,贴着人生讲文学,关注年轻人成长,连续16年被学生投票选为“我心目中最佳教师”,被评为上海市“为人•为师•为学”先进宣传典型,获评“她势界•凤凰网2023女性影响力大赏”之“年度文化人物”。从校园...

(展开全部)

目录
引 言
身份与家庭
第1讲 莎士比亚的《奥赛罗》——自卑的人如何避免被自卑主宰?
第2讲 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出身卑微应该如何努力,如何建设身份?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可以作为为什么读文学的一种回答,即读文学能够帮助人去直面这个世界与自己的人生。主要面对的是对人生中的种种尚有着困惑的年轻人,这些困惑包括性格、欲望、道德、家人之间的关系、个人的发展、爱情与婚姻、理想与生活等。两位对谈者所讲的比较深入浅出,提供了一些比较新的视角去理解经典的文学作品。比如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杜素娟老师把一般读者看来主角身上的悖论给理顺了,主角追求的不是画画的成功,而是将画画当作一种生活状态。大多数时候两位老师都在鼓励读者追求一种适合真正自己的生活,即使这种生活特别普通特别“底层”,而不是由专业、家人和社会所决定的生活。同时在自己选择的真正的生活中,守住自己的底线,这既是保护社会,也是保护自我。但这不等于不要去经历,经历是重要的,只有经历过,才能最真实地做出选择。
播客内容整理成书…虽说有22万来字,但其中的口语表达真正深刻的观点不见得有多少。被深深创到过一次,就是在讲钱钟书围城的时候,结尾作者告诉我他“没有读过原作”…
由播客内容成书,语言很口语化,内容点还是比较清楚的,密度也正合适。两个人来自不同的学科背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到文学作品和人生。
一位心理咨询师和文学教授对话式解读文学名著。
这是一本热爱阅读,却没有文学基础的读书福音,名著背后深沉含义真的需要专业老师讲解,读了这本书,犹如上课9堂大学专业文学课,太喜欢了。得把原著配本书一起阅读。
一位心理学专家和一位大学老师关于经典文学的对话,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视角和思维去看待文学著作所表达的思想,而不是纯粹的当做一部小说让大脑简单的高潮一下。 两位老师的对话真是特别有趣和有意义,能从他们的对话中受到很多启发,如果思想层次不高的话,可能还真看不懂文学著作的含义,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一些痛苦,前人可能已经写出来了,学习文学,理解文学,让自己变得更睿智。
废话文学+心灵鸡汤,小标题一眼看完全部论据。 不建议看,要看的话量子速读即可。 把方鸿渐和苏文纨的关系总结成方鸿渐的第二段恋爱,我怀疑她没看过围城。
看到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以前就知道的概念,也是有益的,文字工作者对心理也颇为了解。
看过steve和杜老师的对谈以后 想去重读一遍这些经典书籍 或许温故知新 能有更新的 或者更深入的感受
典型的六经注我。披着文学经典的皮谈很大而化之(所以没法说它错)的人生鸡汤,经典就成了讨论的起点,聊到后面几乎就把它给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