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的封面

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

[英] 伊懋可

出版时间

2014-12-01

ISBN

9787214133090

评分

★★★★★
书籍介绍
伊懋可编著的《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被誉为西方学者撰写中国环境史的奠基之作。分为模式、特例、观念三大部分,包括地理标识和时间标记、人类与大象间的三千年搏斗、森林滥伐概览、森林滥伐的地区与树种、战争与短期效益的关联、水与水利系统维持的代价、从物阜到民丰的嘉兴的故事、汉人在贵州苗族家园的拓殖、遵化人长寿之谜、大自然的启示、科学与万物生灵、帝国信条与个人观点等12章。 伊懋可(Hark Elvin),1938年生于英国剑桥,剑桥大学毕业。1990年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院中国史教授。曾在格拉斯哥大学、牛津大学、巴黎高师和海德堡大学任教,在哈佛大学做过访问研究员。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的模式》、《另一种历史:从一个欧洲人的视角论中国》、《华人世界变化多端的故事》,合编了《中国文化图集》、《积渐所至:中国环境史论文集》,还发表了署名为约翰·达顿(John Dutton)的小说《圣伊莱斯集市》和《虎岛》。
目录
致 谢
许可声明
凡 例
序 言
中译本序言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以大象的退却为引子,展开对中国千年环境变迁史背后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经济、社会与政治制度影响因素等的诸多探讨,引用文献资料极为庞杂丰富,交叉综合的研究方法和点面结合的论述视角值得学习。唯一遗憾在于各个章节之间的关联性不够,全书内容缺乏统一的线索和逻辑贯穿,显得比较散乱。
很早就读过英文版,算是有开创意义的著作。
外国人来处理文献中关于环境的这部分资料,最大的好处就是取舍起来比我们爽快,由于该书多数章节原来就是单篇成文发表的论文,然后问题就来了:你到底想说啥。这也就不难理解濮德培批评该书只是一类中国环境史而非真正的中国环境史了。作者第二章节的资料基本倚仗文焕然,缺乏进一步的考古资料补充。【Chinese Colonialism翻译为“中国(人)的殖民主义”,比对一下内容,这个Chinese应该是“汉人”的指称,不然“中国人在贵州地方的拓殖”也太奇怪。】
命题宏大,醉心于理论构建,但现实材料与理论之间的论述则有脱节,文献解读的功底也可存疑。这说到底是“停滞的帝国”的新变种:认定帝国晚期的中国已受制于一系列机制而无法实现自我突破。也许是。但学者自己构筑的理论体系不也如此?
原来是个标题党,作者的路数看上去多少有些逻辑混乱,既不是按照各种动植物各自的历史溯源的方式分个写的,也不是按照整体历史推进的总趋势由远向近写的,而是自成逻辑,这个逻辑让人找不到逻辑.....
没读完,看完了前面几章,感觉也不用全部看完。总体就是一个对中国古籍研究的比较精通的外国人,按自己的理解,从各种历史文献中,找一些符合自己论述的句子。有点像单纯的归纳整理和摘抄。
作者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案例和理念部分更为有趣,环境史与区域史的整体勾连将会有新的东西出现
无法想象一部环境史几乎没有对古代地质和气象的客观探究,而全是基于文献材料复原所谓环境。如此工作的结果,自然只能是对古代中国深深的误解... 标题中提到的大象,也只占了微乎其微的篇幅。 只取江南、西南与东北三个代表性地区,优劣由读者自辨吧。
感觉是环境史角度的中国停滞论,认为帝国晚期的中国技术已经达到了前现代顶峰,经济增长实质上不可持续。。可以当做论文集来看,作为中国环境史的开山之作,一些议题挺有启发性的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