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学海堂与晚清岭南学术的封面

学海堂与晚清岭南学术

麦哲维

出版时间

2018-02-28

ISBN

9787218123646

评分

★★★★★
书籍介绍

学海堂是由有名汉学家阮元于道光五年在广州城北粤秀山创办的书院,以专重经史训诂为宗旨,是清代很有影响力的书院之一。《学海堂与晚清岭南学术》描述学海堂改变了广州的精英文化,与地方社会文化背景相映;尽管学海堂占有垄断地位,但在广州城内或在三角洲腹地,仍存有其他诸多广府文人认同的文化生产基地。《学海堂与晚清岭南学术》通过考察文化学术各派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与地理上的认同现象,来展示十九世纪早期与中叶广州的社会文化景观和地方文化政治状况。

麦哲维(Steven B. Miles),美国华盛顿大学历史系教授。

著有:

1、The Sea of Learning: Mobility and Identity in Nineteenth-Century Guangzhou.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2、Upriver Journeys: Diaspora and Empire in Southern China, 1570-1850.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目录
超越地方史的华南研究(中译本序)
译者说明
致 谢
引 言
跨地区的、本土的与都市的背景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生机勃勃的群像,画面有秩、细节生动清晰。把学人集群放在变迁的城市-区域-全国格局的地景之中,整合运用细碎资料的能力令人叹为观止。
很不错的个案研究,思想史的分析稍弱,但瑕不掩瑜。其实若能在学海堂与其他书院间的人事交往诸方面再多着些墨,或者能稍避免太注重二元叙事之弊。
还是觉得原来的译名好。史料相当扎实,作者在开头也说是要写知识分子的历史而非思想史。陈澧和朱九江的个案分析很有意思,但是感觉对于珠三角腹地和省城之间关系的分析可以再深入。
#爬格子长征# 做得很扎实,算是个案研究中的佼佼者了
学海堂是19世纪江南的学术实践体系从清帝国的文化中心移植到南部边陲的产物。从16世纪到18世纪,广州的社会文化精英主要由出身于珠三角腹地世家望族的文人所组成。而学海堂学者的核心群体主要是与珠三角缺乏深厚血缘根脉的、居住在城市里的旅寓者或新移民,这些人刚刚摆脱商人和行政管理者的身份变身为文人。他们运用从江南引进的新的学术和文学方法研究本地事物,重写本地历史,重塑广州文化,并获得了江南与北方的认可。随着学海堂在广州学术界地位的提升,广州城市的文人精英日渐取代了传统地方精英的地位,控制了广州的话语权。学海堂在学术和文学的上的影响有力补偿了城市文人在宗族门第上的欠缺,成为构建广州城市精英身份的一个重要的声望来源。这些新兴城市移民精英得以拥抱新的身份,成为本地人,而学海堂则成为了广东学术成就的重要代表
翻译可以更进一步
相比于世居珠江三角洲大族士人精英之雄厚资本,缺乏话语权的广州城新移民借阮元推行的江南汉学,重新书写广州文化地景,获取建构广州文化精英的文化资本和参与本地文化的话语权。虽说看起来是思想史与社会史的融合,但后者意味更浓。广州图书馆碰到,看前言和目录不错遂购,但广州各大书店都找不到,最后还好有网购这东西(:
番禺县人士多江南移民。。。整本书很大气,但书写方式我还是觉得欠缺一点,写故事的时候台有点生硬,读起来不够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