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溪村家族的封面

溪村家族

王铭铭

出版时间

2004-06-30

ISBN

9787221066015

评分

★★★★★
书籍介绍

《溪村家族》叙述中国一个小小村庄中的社会生活史。作为三篇著述之合编,它从不同侧面透视了一个远离中国“核心区”遥远的村庄的社区史,在继承中反思了汉学人类学宗族理论的“东南模式”。在溪村对作为地方政治和观念形态的家族展开历史和人类学研究,使我们看到一个“血缘群体”如何走出“古代”,如何进入“近代”。溪村人在逐步脱离文化母体的过程中,要面对强化的国家和“反民间文化”的“大众文化”,要面对现代文化对于社区“小传统”的压抑。他们怎样适应?怎样在日常生活和“非常仪式”中再度创造社区生活的活力?他们那些围绕复兴传统活力而展开的努力,对于我们这些可能已过快地适应了现代文化的人们有什么启发?文本的“小地方叙事”,为我们理解这些问题提供了局部但并非无关全局的说明和启发。

目录
自序·反思性的绪论
王斯福序
导论
第1章 溪村的社区背景
闽南经济文化区——溪村的位置——有关数据——家族、村政与社区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旧瓶新酒!
遗产;传统与现代化的两个进路(杜赞奇和萨林斯)
道义经济&理性农民;科学下乡:同学关系由阶层而乡土!P99 《现代场景中的灵验“遗产”(村神与仪式)》:遗产挑战现代化进步论,萨林斯-本土化的现代性!SO抨击传统落后文化,以大传统否小传统,以现代性改封建性,晚近旅游兴起,何为遗产了呢?不同时期不同遗产,六十年代革命纪念地和考古文物,村落庙宇只是社教运动靶子,脱离社会实践生产方式,改革开放重新求公遂兴,领导报告经济成就恰似仪式,迷信与否话语争辩,概念的扩大:①晚近合作需要神灵,庙宇仪式复兴;②法主公起源石牛山,庙宇就是经济,保护还是破坏?AND遗产:被选择的传统 《地方政治与传统的再创造(祠堂议事)》:东南研究关怀-传统模式之延续与调整!政府和民间欲恢复哪些传统——地方力量的复兴?权威个人的作为?均借口宏观之表述!家族秩序之延续!
待整理
多年后读到的,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感觉,不过总体上还是不错的一本地区民族志
书修订时起名为《溪村家族》,大概有比肩《江村经济》《禄村农田》《昆厂劳工》这样中国早期社会学人类学作品的雄心,正篇也的确做到了在套路中显出学术观照与洞见,从明到改革开放后的长时段村落史叙述,尤其讨论了村-家族中的“私”和“公”概念,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的出现传统复兴也是填补改革开放后“公”的空缺,总体来说结构功能意味突出。第二个附篇里全村精英修族谱、建宗祠时撕逼的描述也很精彩,讲述了一个用官话套话搞封建迷信的生动故事,比如村里精英开了个民主集中的会后又把会议的结果拿去找乩童“问”神仙的意见、神仙又找别的神仙“碰了个头”表示这事儿定的很好。
民族志的书写方式,但行文很难引起阅读兴趣,而且文中对于社区事实的解读过于引经据典了,显得刻板。
豆友评分不是很乐观啊,我倒觉得是蛮不错的一部社区民族志,作者后期的“闽南作为世界”的社区研究方法论在本书中已经初露锋芒,与华南学派对社会史材料的着重处理不同,王铭铭老师在社区研究的谱系图景上更接近费老早年的思路,这是否可以被视为是“南北之争”在某些意义上的延续呢?美中不足在于内容多有重复,且理论反思有趣之处在于对“被创造的传统”以及“社会作为象征形式与社会实在而存在”等观点的讨论,相比于弗里德曼一脉传统有新意,还不够成熟与完善。众论评价不高的原因可能在于无法代入传统闽南宗族乡村那种特殊的论述语境,但对我来说反而颇为亲切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