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文艺批评文集(新版)的封面

文艺批评文集(新版)

[法] 罗兰·巴尔特

出版时间

2010-04-01

ISBN

9787300118765

评分

★★★★★
书籍介绍
《罗兰·巴尔特文集:文艺批评文集》汇集了作者1963年以前发表的部分文章和“序言”。这些文本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依据符号学理论就文学、艺术、批评等所提出的使人耳目一新的见解;二是对部分符号学理论做了简明生动的阐述,这些阐述大多结合日常言语活动和文学艺术创作的实际,所以阅读起来并不枯燥乏味。 《罗兰·巴尔特文集:文艺批评文集》预示着作者符号学研究的开始,也为其后来的多部符号学专著打下了基础。 罗兰·巴尔特(Ro1and Barthes,1915—1980),法国著名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与文化评论家。其一生经历可大致划分三个阶段:媒体文化评论期(1947—1962)、高等研究院教学期(1962—1976),以及法兰西学院讲座教授期(1976—1980)。他和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文学思想界前后辉映,并被公认为蒙田以来法国最杰出的散文大家之一。 罗兰·巴尔特在法国开创了研究社会、历史、文化、文学深层意义的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方法,发表了大量分析文章和专著,其丰富的符号学研究成果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性。巴尔特的符号学理论,从崭新的角度,以敏锐的目光,剖析了时装、照片、电影、广告、叙事、汽车、烹饪等各种文化现象的“记号体系”,从而深刻地改变了人们观察和认识世界及历史的方式。晚期巴尔特对当代西方文化和文学的思考进一步深化,超越了前期结构主义立场,朝向有关意义基础、下意识心理、文学本质等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认识论问题的探讨。 罗兰·巴尔特对于西方未来学术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其学术遗产对于非西方文化思想传统的现代化发展,也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他的思想和研究领域宽广,其作品适合于关心人文科学各领域、特别是文学理论领域的广大读者研读。
目录
总 序
译者前言
1971年序
初版序
对象世界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这个译名看起来真是累,连魏尔伦、蒙田的译名都要改🤣
两种批评与何谓批评
巴特认为结构主义是人类良知对客观事物的模拟活动,不是象现实主义那样模仿其实体,而是模仿其内部联系,把事物的功能显示出来。结构主义通过这种活动揭示了事物的结构形态,因此也是人类赋予事物以新意义的一种理性活动。其次,作者从方法论的角度说明,结构主义活动包含两种典型的动作:先是分割原事物,发现其中的机动部分,它们在结构中的细微变化能引起整体的变化;然后找出这些部分组合的规律,重新把它们制作成为一个表现功能的客体,作者称后者为“明确表达的动作”。在这种情况下,结构主义的目标就不是人被赋予意义,而是人制造意义;注重积极制作的结构主义就取代了宣扬虚无的存在主义的人,虽然两者在强调主观决定意义这一点上并无区别。巴特的理论与其它结构主义者有相同处,也有不同点。他强调人的精神活动赋予事物以意义,抽取分割再重组
其实有想很多东西,关于巴尔特、关于结构主义···这本书看得太慢太慢···结构主义的出发点仍然是一种介入,一种带有意识形态性的东西,只不过他选择了一种“非意义”的“意义”,还自认为这是对“意义”的悬置。通过追问意义产生的方式而不是意义本身,结构主义完成了一种新的学说、视角对于传统视角的揭示和批评,然后它的路也就到此为止,它是绝对正确的一种学术观点,但是绝对正确意味着没有继续讨论的必要性了,毕竟人们反复讨论的往往是存在争议性的东西。结构主义最后成为了一种僵死的尸骸、一种被学院最终接纳的方法论,也就不难理解了。
“文学的第一个条件,是异乎寻常去完成一种间接的言语活动:详细地明明事物而不去命名它们的最后意义,不过却不停地坚守着这种逼人的意义;把世界命名为符号的总汇,而人们又不以这种总汇说出符号所意味的东西。”巴尔特实在是太棒了,关于格里耶的分析真是精准到让人咋舌,而杂闻的结构一篇,又是读罢只能感叹他那种独到刁钻的眼光和清晰表达的力量。读巴尔特让人不想当文艺批评家,一点儿都不想,真是滴水不漏。
能不能找个正常点的翻译。。。
选读三篇。“戏剧服饰的病态”这篇,有所启发。
罗兰巴特对文艺作品的批评集,对罗伯-格里耶、布莱希特阐述了很多。总的概括来说就是,文学不是现实的,不是与现实完全类比的关系,而是模仿的。文学史不应该是所指的历史,而是意指(建立意义的过程)的历史,也即表现为技巧的历史。 一直觉得巴特很时髦,读了很多他的书之后才发现,他的时髦是扎实的,不是词藻的堆叠,而是知识分子的思考,对于社会、对于世界。另,翻译有些难读。
文学是介于事物与词语二者的中间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