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近代史(1840—1949)(第2版)的封面

中国近代史(1840—1949)(第2版)

王先明

出版时间

2020-08-31

ISBN

9787300127019

评分

★★★★★
书籍介绍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分为十六章,简述鸦片战争以来至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进程。全书以重大历史事件的展开为轴线,以政治、经济、社会、思想与文化的历史变迁为基本内容,在试图呈现中国百年历史影像的同时,力求揭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历史动因和时代特征,并从中寻求建构在历史事实基石上的理性认识。本书立足 “通史”视角,倒不是因为纵向之“通”(1840—1949),而是努力于政治、经济、社会、思想与文化“整体史”意义上的融通,尽管这种努力尚待检测和评判。

王先明,南开大学杰出教授、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义和团研究会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先后荣获人事部、国家教委的“全国优秀教师奖章”,教育部的“第三届高校青年教师奖”。相关著作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社会史、文化史专业教学与研究,近年来主要从事中国近代乡村史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历史》等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百五十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多部,代表作有:《末世:清王朝的最后十年》(人民出版社,2018年)、《走向社会的历史学:社会史理论问题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变动时代的乡绅:乡绅与乡村社会结构变迁(1901—1945)》(人民出版社,2009年)...

(展开全部)

目录
第一章千古变局——鸦片战争与中国历史进程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传统中国社会的危机与新动向
二、进逼中国的西方列强
三、“闭关政策”与中外贸易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加入一些新观点
叙述详细但线索不清,肉丰骨弱,八十万字看得头疼。相较旧教材,马克思主义少了些,民族主义多了些,但同样没能调和史观上的矛盾。取材杂乱无章或转引不言,回忆录、文书档案等原始史料同早期近代史著述,近来的新研究论著,乃至同类教材未有层次区分一般使用。义和团一章偏袒尤甚,甚至已提到德国公使克林德其人,竟不言其死,殊乖史法。
详细而全面,旁征博引,有许多新观念,有些地方略显繁冗,20世纪30年代之后略显简略
上半个月重新看完了一遍,体例清晰,章节标题和小标题都取得很有王教授的风格,精准且独到。部分章节学术性较强,比如清末新政部分,庚子事变近代教案等等,和教授本人研究侧重好像还是挺有关系的。但个人拙见南京十年及之后编写的不如之前几章,看其中几节的时候感觉稍微有点儿混乱,但总体上还是很好的。备考来讲,和章开沅先生署名的那本相互补充看起来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