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康德美学文集(注释版)的封面

康德美学文集(注释版)

[德] 康德

出版时间

2016-09-01

ISBN

9787300185309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收入康德关于美学的全部相关著述,含《判断力批判》、《关于美感和崇高感的考察》等著述和相关著作摘编,书中所收入的著作、文章均由译者增译了《科学院版编者导言》和科学院版编者注,并在必要的地方加了少量的译者注。 康德,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 其前期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主要是《一般自然史与天体理论》(1755),其中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后期的哲学研究成果主要是《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和《判断力批判》(1790)。“三大批判”构成了一个完整而严密的先验唯心论体系,给哲学界带来了一场天翻地覆的“哥白尼革命”(又称“开普勒改革”)。
目录
前言
序:哲学的开普勒改革
科学院版编者导言
前言
导论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翻译真的极其别扭……
翻译。
二刷。感性判断力部分,康德通过讨论审美与道德的内在关联,揭示两者之间的相似和相互影响,崇高感作为主体内部的情感,与对道德法则的敬畏相呼应,实际上奠基于实践理性的主体对自然的超出;美作为象征道德,有道德者自发地欣赏自然美。而因为感性判断力和实践理性都以判断力为基础,感官鉴赏力带来的感受也促进道德情感,因此对感性判断力的修习有助于促进实践理性。感性判断力和道德理性的和谐、自发性与被动性和相合,并不是概念可以说明的,因此促进我们预设超感性基底,达致目的论。康德一方面要为以牛顿为代表的机械论科学奠基,另一方面要回应18世纪兴起的有机体和生命概念,填补机械因果性空缺:我们把自然看成是仿佛有目的的,这是范导性而非构成性原则。进而,目的论不能采用自然神学证明,因为只有以道德主体为目的才能彻底说明终极目的。
翻译不讨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