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图书
馮小青——一件影戀之研究
潘光旦
出版社
上海新月書店
出版时间
1929-01-01
ISBN
9787301000007
评分
★★★★★
目录
敘言
小青事考
一 小青事略
二 小青真僞考
小青之分析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附录的关键词研究,比精神分析靠谱
从这本初出茅庐作品观之,正确的学术路径之重要性。无怪梁启超会写赞语。
晚明情迷文化中的冯小青更像是一个典型的文学母题,从杜丽娘到林黛玉,闺阁诗人们在阅读与表演中绘制出明清才女文化的图景,至于小青其人,又何必细分真假。现代知识生产中的潘光旦跳出了从钱谦益到陈文述的文人题咏把玩之习,用冷峻的科学之眼体察“不蒙社会谅解”之女子,用心良苦,又何必拘于考据。
2019.9.28 入坑潘光旦先生
人家的20岁!潘老文史功底深,英文水平高,绝对的学贯中西,当时学界无人可出其右,今人更是望尘莫及。但不说优生学,单从老本行社会学而论,两种学问加在一起,却生出了1+1=2甚至1+1<2之感。假定他对冯小青生平的考证第一,对自恋之精神分析的研究第一,此书也就是检验理论的尝试,甚至连检验都谈不上,拿来就用而已。当然毕竟是处女作,至少从扎实来说,比当今脱离文化预设、将理论砍成无根之树的“理论家”高到不知哪里去了。只是学问如此广博,没能留下学术史之外的贡献,不知是该痛惜生不逢时,还是遗憾少了一点慧根。他的学生费孝通比他幸运很多,为人治学都活络,前者使他登上国师宝座,后者让他虽不及老师的勤勉,却能挖掘到令人拍案叫绝的本土问题。试对比费《乡土中国》(差序格局)与潘《说“伦”》(两篇)。
“自来年长待字之女子,或已嫁而遇人不淑,或已嫁而早寡之妇女,有病癫者矣……邻里传语曰:某姓女或某姓妇病癫或病死矣。果耶?” 潘眼光极独到,论述极巧,惜乎受限于材料有限,部分思路有过于牵强比附的嫌疑。小青之影恋,与中国旧社会女性心理在潘的眼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潘在结尾处做的余论外推,在今日仍具独特意义。 研究基本观点遵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提出欲性之流的谱系(母恋-自我恋-同性恋-异性恋),并在谱系中以“回流”与“中止”为重点分析性例外,可作恋爱心理发展分析启蒙。 书后附有小青诗文等材料。
补标,本人的中西比较文学启蒙。
不合期望。
在当时可能理论上很先进,现在恐有过时处。
潘老大学时期写的论文。 从考证入手,又以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解释小青的心理,初看有一些理论先行的缺陷,不过潘老文笔优美、逻辑清晰,读完竟有被说服之感。 最后的小青作品集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