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二十世纪西方哲性诗学的封面

二十世纪西方哲性诗学

王岳川

出版时间

2000-07-31

ISBN

9787301036631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纯粹的文艺理论家退隐和大哲学家关注诗学,是二十世纪西方学术界的一大特点。本书以独到的眼光、翔实的资料,对本世纪西方哲性诗学作了较为准确的总体把握,深刻地揭示了以下各流派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生命哲学与哲性诗学、现象学还原与本体论美学、分析心理学及其诗学模式、虚无境遇与存在诗学、解释学哲学与文本透视、接受理论与多元意义召唤、权力话语与解构策略、后现代危机中的哲性诗学、新历史视域中的文化诗学、后殖民话语与文化政治诗学、文化研究与边缘诗学精神。适用于广大美学、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

用户评论
我们很不幸也很有幸地处于后二十世纪,二十世纪是理论爆炸的喧哗的时代,在一切思想皆流于碎片化的时代,“诗性哲学或哲性诗学成为我的研究对象决非偶然” 。后现代宏大叙事的解体造成的叙事危机不仅似乎使得一切哲学、科学都过于诗化,而自现代性以来的存在境遇又让被放逐的现代人的诗过于非诗化、哲学化了。其中林林种种的怪现象果真是诗是思还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上场的群魔乱舞呢?到最后,愿意来承担和言说的还是那些愿意反思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不甘心的哲人与诗人。有鉴于此,川川认为他的“哲性诗学”在二十世纪首先意味着“重大的诗学问题无一不是哲人们提出的”,其次还意味着“广义的诗学(文艺理论)与哲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不论是方法论上,还是本体论、价值论上皆然,哲人与诗人被同一的痛苦所趋逼而直面着根本性的人文理性问题。
很好的哲学入门书
“ 始于问题,终于更高的问题。”
人生是一个被遮蔽、去蔽的循环——我们每个人要领受的使命便是在这个过程中达到自我的澄明,但短暂的澄明很快又会被遮蔽,我们始于迷茫,或将终于更高的迷茫——这与神学当中教导的、信徒的生命循环很像,而我相信我会在死亡的那一刻达到真正的澄明。
始于问题,终于更高的问题
终于读完了,内容密度挺大的,毕竟第一次接触,总体来说本书还是较为客观清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