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发现东方的封面

发现东方

王岳川

出版时间

2011-12-01

ISBN

9787301164808

评分

★★★★★

标签

政治

书籍介绍

西方通过全球化让世界变成“地球村”,中国崛起让西方霸权日益变小。新世纪中国文化战略的重要核心在于:发现东方,文化输出!我们必得注意国家形象在国际化语境上的“水桶定律”--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引申开来,一个国家文化的对外形象面临的共同问题,即构成国家形象大国形象的各个部分往往优劣不齐,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国家的国际形象水平。

大国形象包含四重形象:经济形象,政治形象,军事形象,文化形象。中国形象中的经济形象是辉煌的,政治形象正在赢得越来越多的国家的信任,军事形象也正在崛起和获得认同,但是文化形象却处于不利之境。可以说,大幅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建立中国文化战略话语,强化东方强国的文化软实力,迫在眉睫。

事实上,中国遭遇的东海和南海危机,表面上是美欧国家搅局南海,使得领土争端和资源争夺问题日益复杂化。而深层原因,是中国“汉字文化圈”长期以来已经失效,半个世纪以来,整个东亚“去中国化”倾向十分严重,“汉字文化圈”已经被“美国文化圈”取代。南海一些国家唯美国的马首是瞻,因此,只有“再中国化”和“重建汉字文化圈”,诸多问题才能良性解决。

在世界原教旨主义倾向日益抬头,奥巴马主义走向霸权主义老路的危险时刻,我们既不能走狭隘的民族主义道路,也不能走抄袭西化的道路,只能在宽容中庸、立己达人中走以中国自身为主、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守正创新的文化强国路。发现东方,意味着强国文化身份重建与中国文化复兴紧密相关,同时还意味着,中国文化守正创新是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世界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和谐均衡发展的基本保证。

目录
新版序言
初版序言
第一章 绪言:发现东方--文化定输赢
一 缺席的中国是否可以返回现场
二 失效的中国身份是否可以再合法化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大陆本土后殖民主义研究的一次素朴的尝试与开端。在审视了季羡林、李泽厚、周蕾、杜维明、李欧梵等各家路数大同大异的中国学和海外汉学研究方案后,川川提出了自己的文化策略:发现东方,文化输出。在后现代语境下重新审视中国学在全球化中的地位。首先中国传统文明如老子和孔子、汉字和汉语、书法和乐舞等要么是被妖魔化和造神化,要么是在现代化中被磨去了指纹与身份。而这样的一体化当然是将中国形象本身变作不足道的差异而被西方霸权凝视女性化与消解化的。在此意义上,川川更认同德里达而反对杰姆逊是可以得到理解的,虽然三者对话的平台始终存在着错位与误读。这本身也是问题。而大众传媒和后西学的鼎盛联合下,中国的东西之争和古今之争乃至意识形态与真理之争更是绞结成了一堆乱麻,这或许是值得梳理的,然后才有发现中国的条件
好的问题意识,空疏牵强的论证模式
理解他的儒者立场,理解他答辩此论的文化历史语境,但是不喜欢过分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甚至有些先入为主的学术的政治立场性。
啊呀没人看过。我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