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孔子在美国的封面

孔子在美国

张涛

出版时间

2011-11-11

ISBN

9787301166598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卖点

国内首部研究域外孔子形象的专著

内容专、精、深,文字信、达、雅

三千多篇文献,三百多条注释,引领读者登堂入室

历史、国关、中文、英语专业学生必读之书

世界各地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必备之作

五十余万字,仅售四十五元

◆内容简介

本书依托丰富的史料,深入研究了1849年以来孔子在美国报纸上的形象变迁。作者选择了能代表美国社会舆论的几大报纸,从中筛选了3000篇左右的相关文献,分为五个时段,展示了作为中国文化象征符号的孔子,在美国文化的语境中所经历的认同和变异,以及这一符号与美国社会和中美关系的相互融合和影响机制。对于孔子的海外形象研究和美国的中国形象研究而言,这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

◆编辑推荐

《孔子在美国》一书的作者依托丰富而翔实的史料,对近代以来孔子在美国报界媒体上的形象进行了系统、细致而又深入的考察,十分有助于读者了解美国人一百多年来不断变化的中国观,同时反观自照,加深自己对孔子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具有多重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读者定位

世界史、美国史、中美关系史、中外文化交流史领域的研究者和爱好者。

◆建议上架

历史•人文

目录
导论
第一部分 排华酝酿时期的孔子形象,1849—1882
第一章 孔子:中国“反文明”特性之源
第二章 孔子:美国舆论中的怪异符号
第三章 孔子思想与美国价值观念的共性:负面舆论之下的理性声音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入行至今,做得最满意的一本书。
美国人最常引用的一句孔子的话是:“子曰百闻不如一见。”
孔子当然是中国形象之一,然而,孔子并非即是中国。看目录,可知这本书正是依循着“孔子即中国”的脉络而展开的。在这种理路下,容易在政治史、外交史的裹挟下“从流飘荡”,难有创造性的论述;孔子也仅仅成为了一个“符号”,或者,一个“器”,亦难有反思性的论述。还没看,希望我是错的。
着实好书
Awesome! Brilliant! Charming!
按时间轴系统梳理了孔子在美国的形象变迁史,这应该是一个很有趣的课题。孔子从他事后就一步步离他本人越来越远。中国的孔子形象当然是层累造成,不断叠加的荣誉,最终成为他自己都不敢承认的圣人。我比较感兴趣的一点就是,虽然中美关系有着政治与文化的客观变化,孔子形象相应也会有变化,但应该也有永恒不变的形象吧。或者说官方与民间的自我认识应该会有所不同。
以孔子承载着美国的一段历史,重点在美国。
老老实实的一本书,1940年的子曰,蛮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