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量刑程序中的理论问题的封面

量刑程序中的理论问题

陈瑞华

出版时间

2010-12-31

ISBN

9787301179970

评分

★★★★★
书籍介绍

《量刑程序中的理论问题》在对中国量刑程序改革的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研究了量刑程序中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作者对2010年开始试行的《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作出了全面的理论解读,论证了构建独立量刑程序的主要理由,讨论了量刑程序改革所涉及的价值冲突问题,提出了量刑程序改革的三种程序模式也就是适用于简易程序的“集中量刑模式”,适用于被告人认罪案件的“交错量刑模式”,以及适用于被告人不认罪案件的“独立量刑模式”。《量刑程序中的理论问题》还讨论了与量刑程序实施有关的三个重要问题,也就是量刑信息的调查、量刑建议的设置以及量刑意见的独立性问题。按照作者的思路,量刑程序改革所要解决的特殊问题以及中国量刑程序改革的特殊经验,决定了中国学者可以提出新的量刑程序理论,并在刑事司法改革研究上作出独特的贡献。

陈瑞华,男,1967年2月生,山东聊城人。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在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官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任兼职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学士(1989),中国政法大学硕士(1992),中国政法大学博士(1995),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博士后研究人员 (1995~1997),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02)。1997年起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学系)任教。

研究领域主要有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证据法学、司法制度、程序法基础理论等。独立出版的著作有:

《刑事审判原理论》(1997,2004);

《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2000,2006);

《看得见的正义》(2000);

《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2003);

《程序性制裁理论》(2005);

《法律人的思维方式》(2007);

《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2007)。

《...

(展开全部)

目录
第一章 中国量刑程序的理论解读 一、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 二、侦查机关、公诉机关搜集量刑证据的责任 三、量刑建议 四、量刑意见 五、法律援助 六、简易程序中的量刑审理 七、被告人认罪案件普通程序中的量刑审理 八、被告人不认罪案件中的量刑审理 九、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的法庭调查 十、少年司法中的社会调查报告 十一、量刑证据的调查核实 十二、量刑辩论的顺序 十三、量刑理由的说明 十四、二审、再审程序中的量刑审理第二章 定罪与量刑的程序关系模式 一、大陆法中的一体化模式 二、英美法中的分离模式 三、两大程序模式优劣得失之评估第三章 量刑程序的独立性 一、引言 二、量刑信息与定罪信息的不一致性 三、诉权对量刑裁判权的制约 四、公诉权内涵的必要延伸 五、作为独立辩护形态的量刑辩护 六、被害人对量刑过程的参与 七、量刑程序中的证据规则 八、结论第四章 量刑程序中的价值冲突 一、引言 二、量刑的实体控制与诉权制约 三、量刑信息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四、量刑情节对量刑结论的影响 五、定罪程序的公正与量刑程序的公正 六、程序正义与诉讼效率 七、结论第五章 量刑程序的模式选择 一、引言 二、简易程序中的集中量刑模式 三、“认罪审理程序”中的交错量刑模式 四、普通程序中的独立量刑模式 五、量刑程序的三种模式第六章 量刑信息的调查 一、引言 二、英美“量刑前报告”制度及其可借鉴性 三、量刑建议与量刑信息的搜集 四、辩护方在调查量刑信息中的作用 五、作为量刑信息来源的被害人 六、结论第七章 量刑建议 一、引言 二、量刑建议的性质与效力 三、量刑建议的局限性 四、量刑建议与辩护效果 五、量刑建议与法官角色 六、量刑建议与“半对抗化”的诉讼构造第八章 量刑辩护 一、引言 二、量刑辩护的性质 三、量刑辩护与无罪辩护 四、量刑辩护与罪轻辩护 五、量刑辩护与程序辩护 六、量刑辩护的独特方式 七、认真地对待量刑辩护参考文献索引
用户评论
2016.1.11夜,当当。
硕士毕业论文参考资料 虽然是学术专著却比想象中通俗易懂,可以看出作者用心研究希望推动司法公正审判的努力,不论现实多么让人无奈,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放弃对公正的向往!
参考价值极大,但槽点还是论文成集所致的冗余,由于作者本人的写作风格这个问题在此书中又分外突出....
量刑程序中较前沿的一本书
为了写论文而买的书呀,最近都在看陈大哥写的书,有几本写的的确不错,但就我刚拿到的这本新书来看,观点却没有那么锋利,有些保守吧,量刑啊~~~论文让我快些写完,搞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