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刑程序中的理论问题》在对中国量刑程序改革的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研究了量刑程序中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作者对2010年开始试行的《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作出了全面的理论解读,论证了构建独立量刑程序的主要理由,讨论了量刑程序改革所涉及的价值冲突问题,提出了量刑程序改革的三种程序模式也就是适用于简易程序的“集中量刑模式”,适用于被告人认罪案件的“交错量刑模式”,以及适用于被告人不认罪案件的“独立量刑模式”。《量刑程序中的理论问题》还讨论了与量刑程序实施有关的三个重要问题,也就是量刑信息的调查、量刑建议的设置以及量刑意见的独立性问题。按照作者的思路,量刑程序改革所要解决的特殊问题以及中国量刑程序改革的特殊经验,决定了中国学者可以提出新的量刑程序理论,并在刑事司法改革研究上作出独特的贡献。
陈瑞华,男,1967年2月生,山东聊城人。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在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官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任兼职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学士(1989),中国政法大学硕士(1992),中国政法大学博士(1995),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博士后研究人员 (1995~1997),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02)。1997年起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学系)任教。
研究领域主要有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证据法学、司法制度、程序法基础理论等。独立出版的著作有:
《刑事审判原理论》(1997,2004);
《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2000,2006);
《看得见的正义》(2000);
《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2003);
《程序性制裁理论》(2005);
《法律人的思维方式》(2007);
《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