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刑法规律与量刑实践的封面

刑法规律与量刑实践

白建军

出版时间

2011-11-01

ISBN

9787301192771

评分

★★★★★
书籍介绍

《刑法规律与量刑实践:刑法现象的大样本考察》为刑法现象的实证研究,样本包括50个国家的刑法中一万多罪名和国内近年来十八万个刑事司法判决。书中汇集了作者近期的九篇专论,五篇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和《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另外四篇是首次发表。全书分为三章:“法律与规律”一章主要讨论中外刑法典中隐含在法条背后的逻辑以及外部因素对刑事立法的影响;“司法的实践理性”一章主要关注经验世界中的司法人员是怎样能动地选用法律规则的;“量刑规律”一章的焦点是几个很具体的问题,如量刑的平均水平、盗窃罪的量刑参数以及量刑情节的适用幅度。

用户评论
《犯罪轻重是如何被定义的》(2010),《坚硬的理论,弹性的规则——罪刑法定研究》(2008),《死刑适用实证研究》(2006),《从中国犯罪率数据看罪因、罪行与刑罚的关系》(2010),《裸刑均值的意义》(2010)
几个来自实证研究小学生不成熟的critique: 【1】Chap1.1 研究表格中与“过滤罪状”相对应的“行为本身”如果有个脚注说明就更clear了,不然第一遍读起来确实一头雾水 【2】没有说明对于刑罚严重程度的“综合性评价”背后的依据,e.g. 死刑和无期徒刑之间的参数配比? 【3】对于影响罪质的历史因素分析得有些过于宏观,应该不只是对于死刑态度、君主制政体等等因素,有关路径依赖的问题并没有讨论 【4】逻辑上感觉第二节和第三节就很跳,从罪状描述与实际司法判决的过滤关系,然后分析立法配置刑罚的规律,认为犯罪反映立法者的集体经验,似乎忽视了司法者的认知和判断(e.g. discretion的干扰因素)
2020年4月。犯罪学与规范刑法学最佳的接合点,可能就是大样本方法下的司法现象分析。十年前如此,至今有很大启迪。对于法条和判例,就算研读多年也未必能读出别开生面,而白老师果真做到了。书中对法条的考察可能对于非法专业朋友较为陌生,但对案例的经验考察就生动些,或可作为《公正何以难行》之类通俗化读物的进阶版。怀想2010年前后,仿佛很久以前的另一个时代。彼时“大数据”尚露尖尖角,“区块链”不知何处。而各专业在方法上有所创新、有所倾向的尝试,恰是大数据时代的扎实注脚。字面上见得大样本-大数据的呈递关系,更重要的是其中实时、动态、宏观的思维模式。可见每个领域的绝顶高手,在时代洞见上乃是相通的。
白老师挺有意思的。样本还是相当大的,感觉统计分析的方法读起来很是经验,这和之前在金融法领悟读到的很多实证分析感觉很不一样,睡前本想催眠的反而被里头一些数带的睡不着了...也体会到了为什么这种方法会受到一些质疑,分析结果是用来得出结论还是证实已有结论,可覆盖比和可靠性可否确定等等。不过这种形式的探索本来也只是提供一种参考,并不是为了得出一个金科玉律式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