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三版)的封面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三版)

吴承学

出版时间

2013-09-01

ISBN

9787301232675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是对中国古代文体及文体形态的系列个案研究。作者从先秦至明清一些具有重要文体史意义而在文学史研究中未受到足够重视的文体与形态入手,对文体形态的语言形式、体制、渊源、流变及文体形态之间相互影响与融合等问题作历史的考察,在此基础上研究文体形态所反映出来的人类的感受方式、审美心理以及文化心态和文学史意义。本书为考察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演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吴承学,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现为中山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学术兼职有《中山大学学报》主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明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古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等。出版过《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等专著数种,论文多篇。

目录
绪 论
第一章 先秦盟誓及其文化意蕴
一 盟誓制度与盟誓文体之形成
二 盟誓的体制与形态
三 盟誓研究的文化意义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看了前七篇。很有趣,也很有启发意义。尤其是文体形态与文化意义的联系与阐释。 后面的以后再读吧(不知道会不会读)。
读过盟誓章谣谶章,做了报告,很好,比较扎实(但是这位老师也是一稿多用的典范?)
文体学的必读之作,可用于了解各类古代文体的形态与演进历程。读完此书,对平常感觉稀松平常的各类文体,都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只可惜读得太晚了。 另外,吴承学老师读过的中国古代诗学著作实在是太多了。
因为师傅是研究文体学的,所以借来看下,这本理论都是那种单篇论文的形式,不过还比较浅显易懂啦。
晚明小品那一章实在是太有趣了!傅璇琮的序言:“一个学者的生活意义,就在于他在学术行列中为时间所认定的位置,而不在乎一时的社会名声或过眼烟云的房产金钱。”
眼光独特,多有启发。
经典作品。
👍🏻👍🏻👍🏻👍🏻👍🏻👍🏻👍🏻👍🏻👍🏻👍🏻👍🏻👍🏻👍🏻👍🏻👍🏻👍🏻👍🏻👍🏻👍🏻👍🏻👍🏻👍🏻👍🏻👍🏻👍🏻👍🏻👍🏻👍🏻👍🏻👍🏻👍🏻👍🏻👍🏻👍🏻👍🏻👍🏻👍🏻👍🏻👍🏻👍🏻👍🏻👍🏻👍🏻👍🏻👍🏻👍🏻👍🏻👍🏻👍🏻👍🏻👍🏻👍🏻👍🏻👍🏻👍🏻👍🏻👍🏻👍🏻👍🏻👍🏻👍🏻👍🏻👍🏻👍🏻👍🏻👍🏻👍🏻👍🏻👍🏻👍🏻👍🏻👍🏻👍🏻👍🏻👍🏻👍🏻👍🏻👍🏻👍🏻👍🏻👍🏻👍🏻👍🏻👍🏻👍🏻👍🏻
吴承学的论文集,阅读体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