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权力的毛细管作用的封面

权力的毛细管作用

王汎森

出版时间

2015-08-31

ISBN

9787301261484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权力的毛细管作用》聚焦于明清嬗代之际的思想史和学术史。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藉考察讲经会、省过会、日谱、人谱等面相,探讨明季清初道德意识的呈现方式及转化,和道德理想如何影响日常生活的实践,尝试联系“思想史”与“生活史”两个领域。第二部分则以康雍乾时期的文字狱、禁书及其在道咸以降的复出为切入点,展示在清代的政治压力下,权力如何像水分子般在毛细管作用的驱动下渗入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造成文化领域中无所不在的自我压抑和自我删节,在最微细、最日常、最私密的空间中也发挥了意想不到的力量。

目录
修订说明
序论
第一章 清初思想中形上玄远之学的没落
第二章 清初“礼治社会”思想的形成
第三章 清初的讲经会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一种好的论文集在于其前后一以贯之的思考,本书就是这样。这也可以看出王氏在思考问题时的一以贯之的问题意识。比起说是思想史,本书的社会史视野更使得其在处理观念的流布传播和与社会结构组织的活动时显得十分鲜活游刃有余。不论是其对于文本的分析和解读十分道地(这一部分很令人激动地地方在于王虽然自身西学素养极强但是他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对自己的这一能力几乎悬置),而且在他考察互动之时他的“历史学想象力”和临场感也非常强。如果说什么是“吃透”大概就应当如是。再有就是对于福柯的权力理论的理解,王也堪称透辟,自我审查、权力弥散这些福柯的思考,在王的明清中国叙述中实现了完全的在地化。福柯理论中对于“显性权力”的探讨在王著中也有补足,比如对于《大义觉迷录》的讨论,在明清中国隐形权力和显性权力从不是对立截然的,而是并存。
皇皇巨著,翻完就一个感觉,累!学力衰退明显,半数的文章已经读不出精髓了,加之王先生的文字也愈发高深,跟自己原本的期望真是相去甚远.言不必多,在精…窃以为此书当居今年不必买书目首位…
冲着标题文章去看的,但真正让人留下印象的是前面几篇谈(吐槽)阳明心学的文章。阳明说“心即理”,本心就是判断事物价值的尺度,所以满街皆圣人。这个话让人听得十分入耳,但问题是,狂病之人如何自医其狂呢?“心即理”的负面后果就是,人不但不能通过“自律”成圣,反而自以为成圣。如此,社会批评亦将不复存在,因为我们但凡做一点这样的批评,就要被人如此狙击:你自己呢?
对清前期知识精英社会面貌的分析,不仅是思想史,更是社会史。当之无愧的神作。第八章同名章节最为精彩,当代人读之必有同感。唯一值得吐槽之处是书名:“毛细管”不是“毛细血管”,“毛细管作用”所指的是毛细管在插入液体后液体因表面张力而吸入管内、形成液柱的过程,显然不是作者的原意。
读来不免有感时之想。
权力在微小的,隐秘的空间中作用,渗入到每一个角落。
论文选集,冲着标题来的可以读第8章和第12章。不过这本书全部读完也并不虚度,十二篇文章中有高度一致的立论以及先后贯连的逻辑关系。刷新了我相当有限的清朝学术史印象,换句话说或许整个近现代的清学建构在革命叙事的基础之上,与真正的清初、康乾道的清人实际上的清学相去甚远。两个视角:1.开篇清初的反宋学潮流,曾静案、乾道文字狱可窥政治风向的转变,到道光以降的思想复活,清人的思维其实相当活跃,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内在理路和脉络。尽管随着政治风气有高潮低谷,但如离原春草,尽管有遗恨,但冰原消却之日,风一吹,就重新生长回来了。2.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强势叙事和弱势叙事,重点在于发掘弱势叙事的声音以及他们为什么弱势。从历史长河的角度,弱势叙事尽管潜隐但始终暗涌,二者是此起彼伏、不断波动的。
@2019-10-07 19:28:55
喜欢对天才的论
本书主要论述从中、晚明至初、中清士人们的思想心态变化,概言之,即由宋明之形上至清初之克己复礼,由重悟到重修,原因一面在国家灭亡,一面在对晚明以来与商业密切联系的道德心态的逆反。王汎森似乎有意无意地在论述中与西方观照,吕坤、王颙之内省(p205)颇类基督教之忏悔,而“人人心中有仲尼”意味着孔子担任着上帝的角色;晚明善书运动也有些中世纪买卖赎罪券的意思。王汎森又说善书、功过格等等之后内卷化为士人的修身日记,而只讲“修”,不讲“验”,宋之理学不信鬼神因果报应之谈,仅谈“天”或“圣人”不足有威慑义。这也就是中国内省克己与西方宗教的区别了。现代与当代中国在面对西方的焦虑时,常反思以中国缺少宗教、缺少罪的意识为国族弱小失败之因。其实都源于神道设教的心理,自己不信而想借此愚天下平民。己不信,又何以愚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