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世袭社会的封面

世袭社会

何怀宏

出版时间

2017-08-31

ISBN

9787301286944

评分

★★★★★
书籍介绍

作者提出了“世袭社会”这一解释性范畴,描述并分析了西周至春秋时代的社会形态,并围绕着春秋时代世代沿袭的大夫家族,阐释了世袭社会的成因、运行及文化等各个方面,探讨了这一社会的鼎盛期同时也就是其衰亡之开始的原因,并说明了促使它解体的诸因素以及孔子在这一过程中所处的特殊地位。本书的主旨是对西周至春秋时代的中国社会结构及其变迁提出另一种观察角度和解释框架。

目录
序 言 ......I
引 言 解释中国社会历史的另一种可能性 ......001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封建 ......009
一、西周的封建 ......010
二、有关“封建”与“郡县”的历史争论 ......023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关于封建制分期的讨论有些冗长,和是书主题关系不大!
十年后二刷,较初版有较大完善。
关于封建的学术史回顾和讨论很值得一读。
半读而废。期待很高而阅读过程极不爽的一本书。是书之暴得大名,大约是因写作之时风气未开,这种研究路数还算新鲜的缘故吧。现在读来,拖沓啰嗦,对诸问题仅作表面观察及罗列,而未就内在原因做深入分析,如页176论中国之士由武转文是一转折,这一转折何以发生?(个人以为:官僚技术的发达使文士能获得政治权力;大规模步兵的兴起导致少数精英武士集团在战争中不占主导地位)页176论西方封建更关乎土地世袭这一经济因素,中国封建是血缘与政治权力的结合,造成此一区分的原因何在?(个人以为:西方有私人财产不可侵犯之则,其他古代文明则无)书中论点颇多可疑处,如P110卿大夫死后要归还封地(取证于西方封建社会),P15西周分封完成于成康,“政治封建仅仅发生在周代初期”(宣王时还有大规模分封,如封郑等,详李峰《西周的灭亡》)。
从社会形态角度对西周至春秋历史之研究,反思了以往社会学研究历史之范式,认为中国古代社会为世袭社会——选举社会(六朝时期是权名世袭社会),尽管这种试图解释与命名的方式本来即有其局限性,但他还是很明确的指出西方研究方法是如何的不适用于中国社会历史之研究,在读韦勒克与卡勒的两本文学理论书时的感受也是这样,中西对文学、历史和学术的研究视角迥异,可以说,在近现代,中国才与西方同视角同方法同标准,因而对中国古代的研究需要新的思路和认识。何的书中有对历史与人文的温情在,我读着是舒服的,并且社会阶层、结构、形态等社会学分析对我讲是新鲜的,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理想形态之追问。
作者對於世襲和流動的關係,以及六朝那部分還可以。但具體的世襲社會瓦解和西周歷史研究部分有些不足。甚至有些史實上的錯誤。前面的社會學概念梳理和採納也有缺憾
“许多世族在一段长时间里虽然并无人身居卿相执政之职,却仍然很有势力,并且一旦出仕就是要职。所以,研究春秋社会的结构和上升流动状况由家族入比由官职入看来要更为可靠。”这基本上就是全书的一个出发点吧。 作者小半篇幅在讲封建,大半篇幅在讲社会的流动和世族这些。
水准一般,如今读来全是最基本的常识而已。
视角五星,全书分析扣半星,引言扣一星(稀烂的混沌的中西均不化的引言,无章法的转折句越多越显示出史学、史识与史才三个层面的底气不足,不信的话可以做“思维导图”后会蒙圈),随处可见的语法病扣半星(汉语语法不严谨,仅举P47页第一大段就两个句号,其间却有八个“而”或“而且”,主谓宾定状补在教授眼里一片漆黑,这可不是翻译版本哦),超过一半篇幅罗列的中西讨论资料加半星(有资料性质的苦劳)。或许吧,我不再会阅读哲学大咖何老师的所谓跨界史学文字了。可结合赵鼎新《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一书阅读,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