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刑事诉讼法的封面

刑事诉讼法

陈瑞华

出版时间

2021-01-09

ISBN

9787301318508

评分

★★★★★
书籍介绍

《刑事诉讼法》是陈瑞华教授独著的刑事诉讼法教材,体现了陈瑞华教授一以贯之的学术理念和研究思路。作者认为,刑事诉讼法教材应该侧重于原理和理论的阐述,而不是法条解释;学习目标主要是确立程序正义的理念,而不是满足于掌握法条规定的诉讼程序和办案步骤。基于此理念,本书分为“总论”“一般程序”和“特别程序”三个部分,以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所确立的诉讼制度为基本线索,全面阐述了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理、基本范畴和基本制度,对各种程序制度背后的制约因素和理论根据作出了解释。

陈瑞华,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兼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2004年获得中国法学会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主要研究领域是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司法制度、企业合规和程序法理论。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政法论坛》等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代表作有:《刑事审判原理论》《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程序性制裁理论》《程序正义理论》《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刑事证据法的理论问题》《司法体制改革导论》《刑事辩护的理念》《论法学研究方法》《刑事证据法》等。

目录
第一部分总论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导论
1.1刑事诉讼
1.2刑事诉讼法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作者在本书当中致力于所谓的“去法条化”,追求“法律更改而书本常新”,目标是好的,但是对于诉讼法这门学科,脱离了实在的法条,就仿佛无根之水,于是本书写作也最终变成了对于法条稍作修饰的写作模式,全书看不到法条序号,内容确实靠大量法条堆积,缺乏学理性。
在读,还没读完。陈老师这本书写的比较“平”,许多地方其实是需要有作者关掉的,然而一概欠奉,总体比易延友老师的书低半档甚至一档。认罪认罚这一章节写的非常流于表面,“商议式”“协商式”的名词不断出现,实践中因为认罪认罚出现的那么多奇葩的事情是不是应该谈一下?现在值班律师非常尴尬的身份是不是也要谈一下?甚至是大谈特谈。并且我有一种感觉,这本书即使未来不断推出第二版第三版,但是由于过于欠缺作者自身的特色,未来可能会慢慢被淘汰掉…
陈老师忘记了自己在写教科书……
这本太凑数字了
这本书好多内容都是陈瑞华教授原来专著、论文中的东西,这里只不过是做了体系化的整合与变动,比较有新意的是刑事之诉一章,其他没什么新意,很多东西缺乏论证,如果是二十年前这无疑是一本值得推崇的书,可是就现在看来这种教材索然无味,总觉得少点什么,而且书的价格有点小贵
不开卷,无法条,死去元知万事空。
篇幅很长但密度很低,有例子,讲得非常浅,主要是制度框架介绍,上课就没怎么听过
终于看完,觉得很失望。书中相当部分的内容完全可以在合适的位置集中阐述,而不是车轱辘话翻来覆去来回讲。就教科书的定位而言,也没有达到简明扼要、体系明晰的基本要求。给及格分是出于对作者努力的尊重。
恶补基础中,看来我还是不喜欢刑诉
读的应该是马工程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