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广义建筑学的封面

广义建筑学

吴良镛

出版时间

2011-04-01

ISBN

9787302249535

评分

★★★★★
书籍介绍

《吴良镛选集:广义建筑学》第一版问世于1989年,本版既是修订版也可以看作“20年纪念版”广义建筑学是吴良镛先生基于对建筑学科如何发展、如何适应时代、如何为人类服务的深刻思考和不懈探索,于20世纪吕年代形成的完整理论体系,《吴良镛选集:广义建筑学》从聚居论、地区论、文化论、科技论、政法论,业务论、教育论、艺术论、方法论和广义建筑学的构想等10个方面,完整而系统地论述了广义建筑学的体系和围绕其展开的思考。书中所提出并倡导的新建筑观——广义建筑学,为当代乃至今后建筑学术理论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20年纪念版”,《吴良镛选集:广义建筑学》补充了《广义建筑学》20年——代序、《广义建筑学》台北繁体字版序、《广义建筑学》英、意译文本序和探索面向地区实际的建筑理论——广义建筑学(附录)等珍贵文献,使《吴良镛选集:广义建筑学》称为建筑学领域30年来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吴良镛(1922.5- ),江苏南京人,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44年获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工学士,1949年获美国匡溪艺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硕士。1946年起赴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至今,历任副系主任和系主任。1984年筹建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任所长;1995年筹建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任主任。

长期从事建筑与城市规划教育、研究及设计创作,倡导广义建筑学和人居环境科学,多次获得国内外嘉奖。主持北京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工程,获1992年度联合国世界人居奖和亚洲建筑学会金质奖。主持曲阜孔子研究院规划设计、中央美术学院规划设计、南通博物馆设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京津冀北地区城乡空问发展规划研究等多项重大工程项目和科研课题。1996年被授予国际建协建筑教育与评论奖,2000年获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目录
前言
第1章 聚居论
1.1 聚居
1.2 聚居一城市一城市化
1.2.1 城市化的世界发展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体系结构还是挺有帮助的。
先生说的都很对很中肯很在理,可是又如何
读完第一部分觉得挺 场面话的 城市设计前瞻?
广泛但不够鲜明,还是更喜欢思想像一棵树矗立在田地的那种作品。
感觉学到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学到。
为论文读教科书hhh。我的关注点在前四章。20世纪初的国际主义形式(吴老还用了全球化、世界性、现代性等词语)建筑顺应全球化浪潮以及后发国家的模仿,导致建筑的同一化。建筑学界通过构建地区(地域)性这个他者来对抗国际主义形式建筑,在传统营建方法与新技术之间同样在对抗,还有对于国际主义形式所代表的欧洲中心论的挑战元素。后发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也融在在这个概念中,比如吴老强调的文化霸权问题。并且吴老认为建筑的现代性不光在文化霸权,还在技术异化,在民族主义的加持下,试图将欧洲的地区论亚洲化或者中国化。认同日本多技术结构模式在建筑中的应用。
大约一星期左右读完,有点儿90年代中国版《建筑十书》的感觉,写书的教授自然就不是普通人…能写出这样的框架那就是非同一般。最感触的其实是前面讲居住环境和建筑人类学, 整体的视野和概念其实是这个学科下来一以贯穿的一些东西。
对城市规划的意义甚于对建筑设计。如果仅将其作为对建筑设计的指导,无疑忽视了当时尚未成为一级学科的城乡规划学。但作为一个没做过规划的新规划人,也只能从只言片语中理解,难免挂一漏万。
成书三十余年后拜读,更能体会其理论的预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