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古代中国与世界的封面

古代中国与世界

刘家和

出版时间

2010-03-31

ISBN

9787303108619

评分

★★★★★
书籍介绍

全书共收21篇论文,《谈学术工作的基础》一篇附在文末,是谈治学经历和体会。这21篇文章中前4篇是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的作品,其余的论文是在70年代末至90年代写就的。从内容上说,有社会经济史、政治制度史研究,也有学术史的研究;从研究的角度说,很多是中外古史比较的探讨。除了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的后期中间有一个断层外,21篇文章反映了他研究发展的逻辑,反映了论者在不同阶段研究的兴趣,认识的水平和认识的发展。如果说各个阶段有侧重面的话,那么,50、60年代是在社会史、经济史方面,也包括宗教史在内的文化史的内容;到了70年代以后,侧重研究的方面是包括史学、经学在内的文化史,同时也有社会史的研究;思考的重心,从对历史的客体的发掘,向历史的主体、史学主体的研究方面转移。这是兴趣的变化,也是研究领域的拓展,意蕴、内涵的深化,思维力度的增强。学者研究的重心和对一些问题的看法,随着岁月的推移会有演变,还可能有变化,但重要的是一个史学家不满意已有的成就,不是在同一个层次上重复自己,而是在思考,在求索。

刘家和,男,1928年12月20日生,汉族,江苏省六合县人,无党派人士,教授。1952年7月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历史系,1955年10月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由苏联专家主讲的世界古代史教师进修班,1957年7月通过论文答辩毕业。自1952年起,一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1983年任教授。曾多次出国讲学、研究、参加学术会议,主要有:1986年3月至5月,作为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高级访问学者访问了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历史系、匹兹堡大学历史系、哈佛大学燕京学社。1987年9月至1988年7月在匹兹堡大学历史系任客座教授。1998年7月至12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任客座教授等。曾任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理事长,现任名誉理事长。并任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北京史学会常务理事,美国《世界史杂志》编委等。刘家和教授长期从事世界古代史与中国先秦秦汉史研究,对中外古史比较研究作了长...

(展开全部)

目录
印度早期佛教的种姓制度观
古代印度的土地关系
论黑劳士制度
公元前6至4世纪北印度社会性质和发展趋向蠡测
《书·梓材》人历、人宥试释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举重若轻
是一本很好的书,很见刘家和教授的功力。只看了中国史部分,其中人类理性精神篇和王权神化篇写得相当精彩,不可不看,理清了我的思路,学到了很多!真想当面求教于刘家和先生,请教关于先秦时期的思想问题。
经典。
补标
PDF
书里说了三个精神觉醒的原因:铁器的使用和经济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解脱了狭窄的眼界;血缘关系的削弱和解体,肯定了一个人的存在价值,需要个人自我的主动性;战争及霸权的争斗,打破了精神稳定平衡状态,社会变动中的巨大深刻的矛盾是人不得不加以思考的内容。 我简单理解,各个国家各个时代都一样,人有了自主性,会面对各种复杂的,现实的问题,这种自主性让人有怀疑和抗争的精神,有需要活下去的社会策略,成为城邦或国家管理的背景因素。人性觉醒,面对阶级会有抗争,有输赢,有宗教寄托,带来了文化的发展。并且在不同国家的历史长河中能够看到相似性,成为了一种社会规律。
曾经读完其中的《论古代的人类精神觉醒》之后心里感慨了好久,真的太惊艳太令人佩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