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艺术的罪与罚的封面

艺术的罪与罚

〔美〕弗兰克·兰特里夏

出版时间

2023-01-31

ISBN

9787305261282

评分

★★★★★

标签

艺术

书籍介绍

【编辑推荐】

★艺术家与杀人犯和恐怖主义者是否彼此需要?艺术创造与暴力犯罪是否一体双生?

✔直击9·11事件,消费社会、大众媒体与爱国行为如何勾连?

✔炸弹客与艺术家互为镜像,颠覆经济与文化秩序?

✔从陀氏的《罪与罚》到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文学与电影中潜藏了怎样的越界欲望?

-----------------------------------------

★切中要害的社会调查 X 细思极恐的深度揭秘 X 自由大胆的跨文化研究

-----------------------------------------

★以尖锐的诘问打开潘多拉魔盒,如同飓风席卷世界。

-----------------------------------------

★美国杰出学者文化研究力作首译中文,知名学者陆建德、知名作家小白联袂推荐。

-----------------------------------------

★装帧由屡获“中国最美的书”殊荣的知名设计师周伟伟精心打造,完美呈现艺术与恐怖的阴郁诡谲。

=======================

【内容简介】

杀人犯、艺术家和恐怖主义者是否彼此需要?

本书探索了文学创造力与暴力,甚至与政治恐怖之间令人不安的紧密联系。作者从9·11事件谈起,论及作曲家斯托克豪森将世贸大厦遇袭称为伟大艺术这一事件,进一步揭示出,潜藏在许多浪漫主义文学幻想之下的欲望,是一种将要颠覆世界经济与文化秩序的力量。当然,这也是我们所谓的恐怖主义的欲望。作者提出,在作家和艺术家的力量逐渐消退之时,是罪犯和恐怖主义者继承了这种浪漫而又颇具毁灭性的传统。

作者在高雅和通俗艺术、虚构和真实罪案之间自由穿行,游刃有余,编织出一张冲动之网,网住人们不安的精神。

=======================

【名人推荐】

艺术的活力有赖于接连不断的“越界”,挑战陈规与传统的艺术家也是某种程度上的路西法。作者以罪与罚为主题,揭示先锋文学艺术和电影如何重塑人的意识,颠覆“存在的统一性”(叶芝语)。这本书像侦探小说一样引人入胜。

——陆建德(知名学者)

-----------------------------------------

将艺术家对越界和颠覆的渴望,与真实世界令人恐惧的暴力行为并置,不仅仅是某种隐喻。话语本身即是行动,写作,以及其他诸种艺术创造,都是一次心智事件,在艺术想象与真实行动之间,存在着某种心理同构。本书试图由此重新考虑艺术之于世界的位置:对于他们制造的破坏,越界艺术家们天然具有豁免权吗?或者,艺术家是不是应该退回其边缘一隅,不要去妄想改变世界?

——小白(知名作家)

【作者简介】

弗兰克·兰特里夏(Frank Lentricchia),杜克大学三一艺术与科学学院教授,已出版《现代主义四重奏》等十余部评论性作品。

乔迪·麦考利夫(Jody McAuliffe),杜克大学戏剧研究系和斯拉夫语言文学系副教授,导演、小说家、戏剧影视评论家。

【译者简介】

刘洋,南京大学英语系牛津大学英语系联合培养博士,现任南京大学英语系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早期现代英国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归零地
第二章 文学恐怖主义者
第三章 孤独的野蛮人
第四章 越界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如果走出麻木的方法只有原创性的粗鄙和暴力,是否就已经意味着人们已经毫无选择?鸡蛋从内部打破是生命——如果即将在温柔中窒息,打破还是否是一种破坏呢?作者进而提出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观点,资本让艺术变得无害,唯有恐怖能让麻木中的人们有所忌惮,有所清醒。 艺术本不必负责处理伦理问题。 在细致而视角独到的篇章中,读者们赫然被震醒:原来艺术与生活并非一直相互滋养而相安无事,相反,它们可能在相互打破,纠缠甚至决斗,一向被我们视为服务于生活的文艺本不温和,而是酷烈而强劲的——是起于青萍之末而终于摧枯拉朽的风。
走进这样一部涉及大量暴力元素文学艺术作品的跨文化研究之中,走进暴力的内核,梳理着更多与暴力相关的真实和误解,搭建我们暴力艺术想象和真实之间思维的桥梁。
文学艺术中的罪与罚,有些书和电影没看过,读了个囫囵吞枣。文学艺术需要负起社会责任吗?一边读一边告诉自己:暴力就是暴力,不要粉饰。也一边想:我没读过的太多了。没啥,想读就读吧。
【10/4 校对手记】灵的书名,灵的文论。不吊学术概念,不说黑话,有学术之扎实,更有文艺评论的灵气。就算没看过里面提及的书也会有触发,是那种想一口气想读完的书。它讲文艺创作中的罪与恶、恐惧与越界之激情。写得极为酣畅。作者的感觉非常得灵,是那种唤起感官和想象力的灵,唤起人阅读作品的渴望,以进入文艺镜像世界的幽暗之处。它在纸上借伟大或独特的创作者中唤起幽灵与海风的浪荡。纸上,海浪叠起,心潮翻涌。
老外写的东西本身就很啰嗦,当下的翻译又都像是机器翻译。
在《艺术的罪与罚》这本书中,两位作者以9·11事件为缺口,将斯托克豪森的言论放进来,深入讨论了潜藏在浪漫主义文学和艺术背后的黑暗与欲望。 文学家们生活在人群中,又需要将眼光拔出来,放在更高处。 人们一直想要找到突破从前辉煌的方法。艺术与暴力,文学与恐怖,也许只有一线之隔,也许根本就没有明确界限。 那么艺术家们究竟如何在符合现实的边框里不断突破?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新尝试,艺术在不断的“越界”与“归零”后,达到新高?翻开这本书,也许会找到一点点答案。
大失所望,从今以后不会再轻易听信营销号的宣传急匆匆网上下单了,还是要亲自去书店翻阅实体书,不然就会被这种生硬翻译坑死...
文学,这一“欲望与死亡的低语”,不是向来都不曾摆脱它所背负的诘难吗?
现代社会的确需要艺术的越界,但是艺术的界限究竟在哪里?艺术并不等同于现实它可以是隐喻,是创作,是再现,但它并不是恐怖袭击事件本身。
非常精彩,堪称是一本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