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的封面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

吴承学

出版时间

2002-05-01

ISBN

9787306016867

评分

★★★★★
书籍介绍

编辑推荐: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文体研究的著作,是以古代一些文体个案为研究对象的,选题非常具体,而且多是学术界不甚重视的问题,本书作者力图在学术界现有古代文体学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一些文体,包括文学文体和实用性文体的文体、体制、渊源、流变及各种文体之间相互影响等问题作了历史的描述和思考。全书共四十七章组成。第一章至第十二章选择先秦盟誓、诗题与诗序、晚明清言等文体进行个案式的清理与研讨。第十三章

吴承学,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现为中山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学术兼职有《中山大学学报》主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明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古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等。出版过《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等专著数种,论文多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先秦的盟誓
第二章 谣谶与诗谶
第三章 策问与对策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吴老师的论文还真是精益求精啊
有些点比较受启发,如诗纬与文学创作,魏晋文学的集体创作风气,诗题诗序,八股文的梳理等等。但许多观点是新奇但又比较牵强和奇怪,文学研究确实也不能离开历史材料进行从文献来到文献去啊,否则就流于空
长知识。
可读性很强 而且居然都是上世纪发表的论文
关于唐代判文、策问、诗题、宋代檃括词、集句的论文较好,另外所读,尤其最抱期待的最前面两篇探讨盟誓、谣谶诗谶的论文,感觉知识性介绍太多,少有独到之处。 集句、诗谶等论文,关注到了文体自觉对创作时的影响;诗题在中古的变化似太具线索性,诗人的风格差异未必是拟古等单一原因。 文体兴起之由,时代风气与科举是最重要的切入点,正为此书反复申说,例如科举要求默义、记诵长篇促进了宋代檃括词这一文体的兴起。
很有启发,可以结合《文心雕龙》《文章辩体》等书,文体学应该是掌握其他的基础,这本书提供了很多可参考的类书。
读吴老师这本书,真的是有无数个瞬间法喜不断!不眠不食,意犹未尽呀!
文体学的入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