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刺桐梦华录的封面

刺桐梦华录

苏基朗

出版时间

2012-02-29

ISBN

9787308095457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旁征博引,涉猎引用古今中外史料,几乎将关乎中古闽南泉州的材料搜罗殆尽。作者将所有涉及闽南研究的文献划分为四大类:一是涉外关系资料,包括与闽南有关的涉外纪录、外交关系、外国人活动、居住区域、对外贸易等;二是高雅艺术资料,包括闽南地区的艺术理论、民间传说、文化遗产中的技术资料等;三是地方史资料,包括与闽南地方史有关的各种文献、当地学者的著述等;四是社会经济史资料,包括近期围绕宋元泉州社会经济、政治经济的各种研究成果。作者搜集和使用资料史料,完全超出了一般经济史或地方史研究的范畴,所以,本书资料翔实,论述缜密,考证可信。此外,《刺桐梦华录》还绘制了不同历史时期与闽南泉州有关的数十幅资料表格和大小地图,为读者提供了详尽而直观的图例;书后所列的参考书目,差不多成为研究宋元时期经济、社会、法律、建筑、中外关系等方面的资料指南。

苏基朗 香港新亚书院毕业,澳洲国立大学博士。曾执教新加坡国立大学及中文大学,在中大历任历史系主任、教务长、协理副校长、历史学讲座教授等职,现为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讲座教授及学部主任。曾游学剑桥及哈佛。论文数十篇散见《历史研究》(中)、《通报》(法)、《宋元史研究学报》(美)等。即将出版的编着有《近代条约港现代化经济范式的反思》(加大伯克利分校)等。研究兴趣包括发展、空间、正义、制度、身分认同等议题。

目录
第一部分 过程:中古闽南的经济周期
第一章 946年之前的闽南海疆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福建
第二节 Djanfou港之谜
第三节 五代闽国时期的闽南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太碎了,到底想说啥
我的书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b3beb70102f0ys.html
读区域史总是无法完全摆脱一种感觉:是不是只有这个区域这样?到底历史叙述与历史研究中如何处理区域问题是个技术活儿。这本“梦华录”整体上讲作者仍旧是力图重构宋元时期的闽南,不过在结尾处讨论“非制度因素”的时候显得有些草率了,读起来不那么“区域”
终于读完了。。。
了解闽南经济发展一个好的切入口。
研究比较客观严谨
刺桐港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见证了海洋文化与海上贸易的繁荣昌盛,塑造了文化、科学、宗教、知识和商业数个世纪的海洋贸易网络,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宣传与激励后人继续发掘刺桐古城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激励泉州人们去重振这座城市的历史光辉。鼓舞我们要继续去宣扬于发挥文化
2023年1月10日于图书馆读毕。闽南自10世纪中叶至14世纪末经济发展变迁过程:闽南模式: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的内部整合(海上贸易因素):商人、产品、资本、商业,由此带来的闽南人口地理的分化、城乡等级结构、不规则城市形态以及陶瓷产业出口分布格局等空间因素的变化。区域整合过程中国家扮演的角色。商人的牟利动机、儒家教义、宗教信仰、法律体系以及社会网络纽带等文化和社会变量的非正规的制约。前近代中国权力在配置社会资源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在闽南,正规制度变迁的驱动力来自地方精英阶层为维护个人或家族利益所作的努力,如蒲寿庚。宋元社会环境中来自中央的国家权力和地方国家权力进行区分。非正规制度变迁因素:儒家商业伦理、民间宗教、家族组织。从空间看制度和新制度经济学中的空间、施坚雅空间理论、中心地理论。
宋初贸易开放促进了泉州闽南地区的发展,但13世纪初闽南经济不景气时发生了逆转,农业的过分商品化和货币问题还是给海上贸易以沉重地打击。面对海上贸易的收缩和市场对地方产品需求的减少,区域经济再也无法缓和因经济繁荣带来的人口剧增与当地有限资源激烈竞争之间的矛盾。地方精英不得不转移注意力到地方上,加剧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隔阂,使得海上贸易机遇不再被分享,从而也加剧了精英家族间的紧张关系。蒲寿庚为代表的外族群体的崛起,在外族群体控制下闽南经济发展不平衡。虽然元代闽南的繁荣程度超过了竞争对手广州,但地区不同势力之间的紧张关系和矛盾对地区经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打击。元以后闽南永远丧失了它在海上贸易史上显赫的地位。即使在16~17世纪总体商市经济极度蓬勃,闽南区域经济的复兴都没能达到它昔日曾经享有的辉煌程度
关于泉州从唐代到元代商业史最经典的著作,第一部分详尽论述泉州商业历史,第二部分以中心地理论为框架分析闽南地区的空间经济,关注了泉州能够发展的内部市场化,第三部分关注经济背后的商人群体、契约和商业伦理等制度因素。本书论据扎实,又能大胆假设,逻辑清晰,体系完整,是一部非常有代表性的历史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