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百年中国女权思潮研究的封面

百年中国女权思潮研究

王政

出版时间

2005-06-30

ISBN

9787309046144

评分

★★★★★
书籍介绍

这本论文集是对“百年中国女权思潮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的一个总结——虽然因为种种原因部分与会学者的文章未能收入本书,但就全书所收26篇文章而言,集中了中国大陆、台湾和海外诸多学者之力——从功底深厚的学界前辈,到后生可畏的研究生。这些文章多由基本的史料、话语、文本分析入手,用社会性别的视角,对《女界钟》面世以来,百年中国女权历程和女权思潮展开全新的历史诠释。

这本论文集是历史学、文学和社会学等领域交叉冲撞的成果,是对近年来中国近代妇女史和女权主义研究的一次小结。在编辑过程中,文稿基本按9个专题组织,但专题的名称未必与相应的每一篇文稿内容相符,所有文稿的排序也与大会交流的顺序有所不同,不当之处敬请谅解。王政、高彦颐和刘禾三教授的“铿锵三人谈”作为代序,提出了很多值得深入思考与继续研究的新观点、新视角和新领域。鉴于论文集无法反映大会全貌,书本所附大会综述介绍了此次研讨会的基本情况,包括论文的基本观点、评论者和其他与会学者的即兴发言。

“百年中国女权思潮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得在上海召开,其中得到了各方的鼎力支持,殊属不易。2004年6月,来自10个国家与地区的120余位海内外学者共襄盛会,令大会成为百年来在中国大陆举办的最大规模、最高水准的关于中国女权主义研究和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的学术研讨会。在此期间,我们得到福特基金会和香港乐施会的大力支持和慷慨解囊,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会议的举办和论文集的出版,最应感谢密西很大学王政教授,她多年来无私地奔波于大洋两岸,为了推动中国的社会性别研究,她对本次大会的每一个环节——发起、募款、组织、主持、评估和总结,都倾注了大量的心力,可以说没有她的执著与努力就没有这次盛会和这本论文集。

还应感谢我所在的复旦大学历史系和系主任吴景平教授。吴老师对在复旦推动跨学科的社会性别研究眼光独具、身体力行,给予我很多实际的帮助与指导。复旦大学出版社编辑史立丽学妹大力支持、高效工作,我的研究生唐春辉同学协助编辑、统稿,在此一并致谢。

目录
从《女界钟》到“男界钟”:男性主体、国族主义与
现代性(代序)…………………………王政 高彦颐 刘禾
一、翻译女权主义
·高彦颐把“传统”翻译成“现代”:《女界钟》与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什么叫做学术行动力?高彦颐和刘禾等人吐槽完曾被视作第一本中国女权主义著作《女界钟》里男性启蒙精英的欲望和百年来女权运动与国族主义的缠绕不休后,干脆写了本《中国女权主义的诞生》,重新发掘无政府主义者何殷震,改写了中国女权思想史的起点。
1 将《女界钟》解读为在晚清社会危机中,男性主体的身份焦虑,通过对女性主体的想象进行自我投射。论说者的主体位置切入非常有意思,但正是这些享有话语权力的男性精英的推动,才有了历史中的女性启蒙。2 日本的贤妻良母主义作为反女权话语而兴起。
会议论文水平参差不齐,但视角全面,有国际视野
看完最大感受,借用书中一句话:“一切历史都是性别史。” 女性真的太苦了。百年前的骗局今还是在上演。前人女性用血肉换来了现在。又想起上野千鹤子的开学最后一课说的一些话:“我明白的是,这个世界好像从未改变,但其实又在变化。所谓的变化,并不是自然发生的,我能够自负地说,是我们改变了社会。世界变成现在的模样,是因为有人给世界带来了改变。(办公室里)女性不用再端茶倒水是谁的功劳?我告诉你们这些的目的是让你们知道,你们也有做出改变的能力。我们改变了世界,在我们之前的姐妹们也改变了世界,所以你们也一定能改变一些什么,我想现在正是传达这一点的好时机。”
主要读女性主义和国族主义的勾连部分。
最近这几年有类似的书么?希望推荐。
补标 高中时候做的选题刚好有关然后粗略的看过这本 回头一想这倒是看过的第一本女性主义相关书籍了
一天左右时间翻完。比较关注其中关于中国近代以来妇女解放运动与国家关系的论述。不同作者的研究涵盖了较长的历史时间跨度,从晚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均有涉及。总而言之,妇女解放与国家建构(或革命事业)这两重任务之间的关系确实比我原本想象得要更为错综复杂,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前者一以贯之地从属于后者,而是也有在艰难的环境下奋力争取一些自身的独立自主性的时刻;又或者倘若这种自主性在更多时候处于隐约而不得彰显的状态,那么人们也有必要进一步追问,妇女权益的隐约乃至被忽视,究竟原因何在,而她们又为此付出了哪些代价?
将近二十年前的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尽显朝气和锐气,里面也有不少作者或专著成了妇女史领域的专家和经典研究。特别喜欢的是剖析《女界钟》所遮蔽的近代男性视角、鲁迅看待秋瑾超越性别界限投入政治时所暴露的厌女、还有新旧冲突下男性追求平等婚姻却又以威权苛责女性,可见解放妇女所建立的秩序仍然是男性以父权为中心的建构。
三位老师对《女界钟》的吐槽也太精彩了,把女性主义文本解读为近代化进程中男性主体和男性欲望的构建和投射,这个角度是之前没想到的。高小贤、郭于华和贺萧的文章同样是极好的祛魅,揭示了那个远非同工同酬和性别平等的理想国。男性主导的政治话语和妇女解放的时代滤镜下,女性的劳作、病痛、情感和仍然根植于社会分工和经济结构中的不平等,那些缺席在历史叙事中默默无声的大多数,她们的声音应该被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