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上帝之城的封面

上帝之城

奥古斯丁

出版时间

2011-07-31

ISBN

9787309083200

评分

★★★★★
书籍介绍

《上帝之城》不仅是圣奥古斯丁的杰作之一,而且同《忏悔录》一样,在世界所有文献中占有经典地位。要分析这部巨著的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尽管全书有一种整体规划,但其风格的鲜明特点却是很多离题的发挥。写这篇序言的目的,是帮助读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奥古斯丁的主题上,并且强调该主题的历史重要性。在奥古斯丁关于一个普世宗教社会的理念里,我们可以找到今天萦绕在许多人头脑中那个关于全球社会的理想的起源。

奥古斯丁的确没有提出同我们完全一样的问题,因此我们不应该带着从中寻找有关答案的希望去读《上帝之城》。尽管如此,奥古斯丁所提出和所解决的问题却肯定是我们问题的起源,而且如果我们未能解决我们的问题,那很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忘记了,在解决我们的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解决已经由奥古斯丁解决过的那个问题。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亦作希坡的奥古斯丁 Augustinus Hipponensis,天主教译“圣思定”、“圣奥斯定”、“圣奥古斯丁”,公元354年11月13日-430年8月28日),古罗马帝国时期天主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罗马天主教系统,他被封为圣人和圣师,并且是奥斯定会的发起人。对于新教教会,特别是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

奥古斯丁认为一切美源自天主。美是分等级的,最高的、*的美是上帝,其次是道德美,形体美是低级的、相对的美。低级有限的形体美本身并无独立价值,只是通向无限的*美的阶梯。美体现为整一、和谐,而整一与和谐是上帝按照数学原则创造出来的,因而美的基本要素是数。这个观点明显是受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在美和丑的问题上,他主张美是*的,丑是相对的...

(展开全部)

目录
目录
导言 弗农·J·伯克
序言 艾蒂安·吉尔松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拿精简版随便翻一下,可惜它简得太厉害!不过虽然他简得太厉害,也看得出奥古斯丁的逻辑线还是设得不错的
我tm人傻了,这个翻译首先不齐是选译就不提了,我真不知道他是根据那个版本翻译过来的,和我找的其他版本和英文版(当然也不是原版)的意思可以大相径庭还有谁?
看不懂,放弃了
非全本,差评啊😭
非全本
读于大一
书是读了10%,读的很费劲,因为内容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所以很陌生,但对作者超强的辩论逻辑还是很赞,而且回到当时的时代,作者在思考人类,思考地球上所能见到的事物和现象,为人们思想找到一个归宿,基督佛教儒教等可以说是给人们的行为设立了一种规范,他们对人们的思维搭建了一个架构,
不是很理解这个译本的存在价值是什么。底本是英译本当然不是罪过,毕竟把英译本的注释也一起翻译过来了,其实可以作为参考,毕竟拉丁原文也不是很好读。但是首先看起来译者似乎缺乏基本的基督教知识,在《译后记》中,译者说他们翻译的底本来自「教会神父有限公司」,那这个「教会神父」是什么呢?他们给了原文:「Fathers of the Church」——好家伙,连「教父」都不认识的译者,能正确理解奥古斯丁吗?很抱歉我要有先入为主的怀疑了。至于内容,就说开头1.1.1第一句话,「上帝之城所面对的敌人正是来自这座俗世之城」——喂喂喂,原文的defendenda est(should be defended)呢?直接把动词丢了,这不好吧?总体来说我对这个版本基本没有期待了,而且这个版本居然还不是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