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的封面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李晓杰

出版时间

2017-09-01

ISBN

9787309126969

评分

★★★★★
书籍介绍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总论 先秦卷(修订本)》包括“总论”“先秦卷”两部分。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三卷分别对各历史时期行政区划变迁过程进行断代的具体考证,一般较少涉及理论与规律性的论述,而由卷前的《总论》来承担通代的政区变迁规律的研究,作出系统的理论性分析。

总论主要内容:一是论述行政区划史研究的对象与意义,并对行政区划变迁研究进行学术史的回顾;二是从政治地理的视角,分析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变迁的基本特点以及影响其变迁的因素;三是综述历代特殊形式的行政区划类型;*后以对于中国政治地理的两种基本格局的分析作总结。

先秦卷依据传世与出土的有关文献,首次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先秦时期行政区划的产生及其变迁,同时,兼而论及了与政区紧密相关的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疆域的演变过程。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总论 先秦卷(修订本)》共计十一章,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第1章)从历史政治地理的角度,并参照已有的相关研究,对商周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重新作系统的审视。

第2部分(第2、3章)主要探讨春秋时期县与郡的各自情况。首先,详细论述县与郡分别产生的经过;其次,对楚、晋两国各自所设置的数十个县,依年代顺序,逐一进行考证;再次,对有文献记载的周、秦、齐、吴、鲁、卫、郑等国所设之县亦作了梳理。

第3部分(第4至第9章)详尽考察和论证战国时期各国所设置的县与郡(都)。在对从春秋到战国时期郡县制度的变化以及战国时期各国设置郡县的概况作总体的描述之后,将各国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前所设的二百余县及数十郡(都)的始置之年、县的地望、郡(都)的领域及其在不同年代的各自归属,又依次作了动态的具体考订。

第4部分(第10至第11章)对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疆域的变迁作逐年的考证。由于政区与疆域之间的关系密切,理清其时诸侯国的疆域变动轨迹,对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政区的沿革是大有裨益的。本部分的研究,使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的各自疆域范围有了迄今为止*为清晰的界定。

为了便于读者的阅读,本卷还附有系列性图表,将主要的考证结论有层次地、直观地作了展现。

目录
第一章 行政区划史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行政区划的基本要素与相关概念
一、行政区划的定义
二、行政区划诸要素
三、广义的行政区划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总论好,先秦卷一般,也没有再吸收新成果。
二翻
到手两年迟迟没看,最近才翻开。只读了通论,但已知著者-史地所几代人所用功力皆付诸此。学者终究是要把历史研究落实到“制度”层面——甚至文学研究,也绝非没有地基,空中楼阁式的“艺术鉴赏”,难逃唯美诡随之嫌。通论部分最为精彩的是以“影响行政区划变迁的诸因素”作为切入中国历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立足点,见识超卓;另一方面,宋人的“千年视角”也是我从未想过的问题,自以为是的“后见之明”理应反省。而今大概无人可以否定邓广铭先生“四把钥匙”之说了。无论职官、历史地理,还是年代、目录,只要粗通一样,便可扫却许多妄说,若能精通一样,整体看待世界的角度都会有所不同。最后,期待“动态”地图的出现。
我只看了先秦的一部分,史记那么多注家不用,用平势隆郎这种三脚猫的,所以和大多数注家的解释都对不起来,感觉是一种“引入污染”
总论五星,先秦三星半。
只读完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