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汉晋胡汉佛教论稿的封面

汉晋胡汉佛教论稿

叶德荣

出版时间

2012-12-01

ISBN

9787311039837

评分

★★★★★
书籍介绍

《汉晋胡汉佛教论稿》由叶德荣著,由于我们采用了民族关系史的视角,故在传统的佛教经典本位叙述中被遮蔽的问题,遂凸显了出来,如佛教与汉晋时期中原国家与西域诸国之间朝贡秩序的关系,西域佛教传播汉地社会过程中的跨种族传播途径或机制,以及由此而来的汉传佛教史的分期、形态和性质等等。《汉晋胡汉佛教论稿》的内容,大体上是围绕上述诸问题展开的。全书共分3编12章,由12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专题统合而成。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论汉传佛教史分期
1“致远人”与老子化胡神话
1.1 中原国家“致远人”和老子化胡神话形成
1.2 汉晋时期“胡风”影响下黄老信仰中的佛教元素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综合研究佛教传播与民族关系,分为胡僧与汉僧两部分,不同章节材料略有重复。汉晋胡僧在中土传教并非孤立个体,而是有胡族聚落作为宗教空间,他们所居住的鸿胪寺、蛮夷邸等机构,可能就是洛阳白马寺的前身,佛寺语源或即“寺-司”,以揭示其官方背景。“老子化胡”“佛道同源”大抵是早期胡人僧团融入中土话语的努力,佛弱道强,故借以传教。“汉明梦佛”“瑞像入国”则出现在东晋,盛行於萧梁,盖汉人僧团已成气候,欲统治者举国护教,政教合流,故取此传说进行经典塑造。作者认为从“老子化胡”的消解到“汉明梦佛”的流传,正对应胡僧主体到汉僧主体的变化,是对汉地佛教传播史的不同追述。
材料爬疏得比较扎实清晰,故而能在不同的篇章重复使用,结构扁平,思路单纯(后记自评为单纯而固执),对前人研究也吃得较透,整体还是偏重于用地域、族群、身份来辨析宗教观念,是比较常规的研究方式。
我觉得是利用汉语史料,对最早期的中国佛教最有推进的研究。把僧人嵌入到汉晋时期域外归化群体的整体中考察创获不少。但如果考虑许理和提出的远距离传播说,佛教传播的顺序可能不是域外—胡人—汉人,而更可能是是域外—汉人—胡人。换言之,佛教是作为汉晋文化的一部分被胡人接受和模仿的。论证起来挺难的,目前我对十六国前期佛教的判断大概是这样。明年写。
从民族关系角度,审视佛教在汉地的传播、发展进程。以魏晋为界,将佛教主体分为胡、汉两个阶段。线索之一:质疑僧人个体的游方宣化,在佛教传播中的作用,强调社区的群体性,具体到胡人番邸、市、乔迁区。另一条通过僧名、僧籍、与玄士交游,展开汉僧人主体、民族意识的觉醒过程;并通过明帝之梦的建构,揭示僧人群体意识形态的成形。思路、角度极好,不过部分有夸大之嫌,且史实上不一定能站得住。
不是很认同作者将“阿育王像”视为胡人遗迹的解读。这种解读有绝对化、简单化的嫌疑。“阿育王像”相关史料更多的是佛教传播过程中制造出来的神话
作者部分理论尚可,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很有特点,但是论述重复太多,史料引证有些堆积,有些甚至与论著无关,口语化表达严重,读起来很费劲,不是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