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城市之困的封面

城市之困

[美]爱德华·格莱泽

出版时间

2023-05-31

ISBN

9787500173816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以疫情对城市的冲击和影响为主题,通过剖析当下城市所面临的种种危机,重新定义了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书中的两位作者,一位是城市规划专家——芝加哥大学博士、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另一位是公共卫生专家——哈佛大学应用经济学教授大卫·卡特勒,两位专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共同发声,详细解读了城市既是一个容易传播病毒,产生各类犯罪的魔鬼摇篮,又是人类创造力、财富和文明本身不可或缺的必要引擎。

当疫情来临时,城市变得寂静,线下社交也被迫停止。人们选择通过线上办公或远程交流等方式推进工作和生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选择摆脱城市的束缚。两位作者认为,城市失败的浪潮将是灾难性的,城市生活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城市提供了独特的亲密性和启发力,但伟大的城市需要英明的管理者以及健全、完善的法规体系。当前的危机已经暴露出城市在治理方面存在着可怕的缺陷,未来的发展何去何从,我们是否又将迎来后城市时代?

本书文字生动,不但帮助我们了解城市发展的历史,还提出了很多可行的政策,堪称是城市规划的教科书。两位作者也在本书中揭露了美国在医疗和教育领域存在的一系列不平等的现象。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客观、全面地了解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当前面临的问题,把握住未来城市生活的变革与创新。

爱德华·格莱泽(Edward Glaeser),共和党人,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Urban Economics Working Group)城市经济工作组负责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和国家公共行政学院成员(National Academ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他发表了大量关于城市及其在过去三十年中的演变的文章,他是《城市的胜利》(Triumph of the City)一书的作者。

大卫·卡特勒(David Cutler ),民主党人,哈佛大学应用经济学家。他曾任职于克林顿和奥巴马时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ors)和国家经济委员会(National Economic Council...

(展开全部)

目录
第一章 被围困的城市 ……001
第二章 全球发展会导致疫情永远大流行吗 …… 027
第三章 印度的排水系统能让印第安纳更健康吗 …… 061
第四章 我们的身体扛得住大流行性疾病吗 …… 097
第五章 医疗保健支出不菲却没带来更多健康 …… 131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本书的两位作者从历史上城市的兴起讲到现代城市的日渐衰落,为我们梳理了一座城市能够繁荣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以及如何看待造成城市衰落的诸多原因。
爱德华·格莱泽和大卫·卡特勒两位专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共同发声,详细解读了城市既是一个容易传播病毒、产生犯罪的魔鬼摇篮,又是人类创造力、财富和文明本身不可或缺的必要引擎。这本书语言生动,阅读体验轻松愉悦。在阅读中与我们的城市相遇,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关于城市,你有想过会消失吗?这本书基于现实生活,城市所面临的各种困境提出问题,对城市的发展以及人类的生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最后作者总结了对城市发展的政策建议,对发展要保有乐观的态度,这都是人类城市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总是要经历层层磨难才会达到胜利的终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逃不开这个过程。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在雅典的一个街角斗嘴开始,城市就成为协作产生创造力和奇迹的地方,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城市的奇迹无需特意制造,城市的奇迹将会随时出现,不可能也不会结束。城市的开放与发展需要我们来共同努力,因为我们将一直与城市共存。
后疫情时代,城市之困要怎么破呢?作为生活在繁华都市的人们,该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呢?答案就在这本书中,而且分析的很有道理
过去三年的突发情况,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很多年轻人开始选择远离城市的喧嚣,追求自由和舒适的生活方式。城市的未来该走向何方? 作为城市规划专家和公共卫生专家的爱德华和卡特勒,从城市规划和公共卫生的角度,深入剖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城市的影响,以及城市在应对突发情况时所面临的挑战,从而合著了这本关于城市发展与危机的探讨之作。 通过观察和分析,他们准确地捕捉到了城市治理的缺陷,未来的城市发展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改进。对城市的历史发展进行了详细描述,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城市的演变过程,更好地理解当前的城市现状,并呼吁我们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
写的非常散乱,没啥条理逻辑,材料乱堆,可读性也不强,更没有太多经济学的洞见,两位教授疫情期间就写出这么个玩意,难看
大“义”面前,我们不分国界。大义之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