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用朴素的语言叙述的平凡却不乏深意的爱情故事。主人公金千里是抗战时期驻军襄阳的司令部秘书,因为常去一家美国教会办的医院探病,认识了年轻的护士张慧凤,并很快发展为狂热的单恋。他给她写去第一封信,除表达爱慕之外,还希望她离开目前的狭小天地,去从事更有意义的救国工作。笃信上帝的张慧凤却把信交给医院院长,由后者代她表示了拒绝。愤怒而又沮丧的金千里没有就此退缩,而是利用各种机会继续鼓动对方为抗日救国而奋斗,同时不倦地倾诉着自己的爱情。张慧凤从他的动人言辞,更从所借的进步书刊受到影响,经过思想斗争,终于摆脱教会医院的羁绊,来到妇女救国会工作,并同他订了婚。这时他奉命去重庆从事文化工作。在那里,他那贪图舒适、害怕艰苦的一面很快暴露出来,醉心于“用笔和嘴推进抗战”,不想再赴前线。而她却在进步的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走向成熟。于是,当他西装笔挺地重回襄阳,准备接未婚妻去重庆结婚、生活时,她已经决定随同志们一起奔赴敌后抗日根据地了。
姚雪垠,原名姚冠三,字汉英,出生地河南南阳邓州市(原邓县)九龙乡姚营村。幼年在家乡读私塾和小学。因家贫,只读了三年小学,上初中一学期未读完,被土匪队伍抓走,在土匪队伍中生活约100天,这一经历成为他日后创作自传性小说《长夜》的基本素材。
1924年至信阳一所教会中学就读。1929年春考入河南大学预科。次年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捕,释放后被校方开除,离开河南至北平。1935年起,陆续在北平《晨报》、天津《大公报》发表短篇小说。1937年到开封,与嵇文甫、范文澜、王阑西等人创办《风雨》周刊。1938年春到武汉,在《文艺阵地》卷3期发表著名的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1939年,长篇小说《春暖花开的时候》开始在胡绳主编的重庆《读书月报》上连载。1943年初至重庆,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5年初至四川三台任东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同年夏返成都创作了取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