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博物馆的沉思的封面

博物馆的沉思

苏东海

出版时间

2010-08-31

ISBN

9787501030187

评分

★★★★★
书籍介绍

《博物馆的沉思:苏东海论文选(卷3)》为“苏东海论文选卷3”,书中收录了《博物馆的社会责任——新春话语》、《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我们对自然科学博物馆的期望》、《博物馆学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答梁吉生教授问》、《在中国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书面发言》等文章。

用户评论
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苏先生的文章,较之前以学科体系分章节的叙述,这本书里的学术思想是按照时间进行排列,有之前思想的延续与补充;后一部分也按时间顺序,排列部分国际与国内博物馆学者们值得关注的想法。虽然更喜欢之前按学科体系的文章排列方法,但这本也提供了一条时间线索,梳理了一个以苏公的学术思想发展为线索的立体的学术观念发展空间。
苏东海先生的集子,一共三本。这三部书给博物馆学定义了一个棋盘(研究领域)、一套棋子(概念)、一系列走子规则(思想方法论)。我们可以在思考与实践中划新的棋盘,引入新棋子或重新定义棋子,修改走子规则,但是无论如何,博物馆学的基础模样被苏东海先生定型了。
包罗万象。原来中国博物馆学曾经有过理论。
看到95年单院长的观点 当院长期间真实说到做到了。八十年代还在讨论学科建设的可能性..博物馆学一路发展也是不容易..突然想到段勇的那句xxx
挺好,观点摘编第一篇就是斯特朗斯基的作为科学的博物馆学。事实证明1985-1995年间真的是中国博物馆学理论发展的高潮,很多文章都是国外理论的介绍、国内的探讨(如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但是人名和书名翻译真的太乱了,对一些概念理解也不太准备。拿着这些观点摘编查原文去了
很好看,可以一气呵成的读完的论文集,苏老的文笔很深刻又风趣
世界博物馆日打卡。确实是为了冲业绩,入门必看,深入浅出,可以提供很多相关的思路,以博物馆为中心,发散点很多。 非常的中特马克思+儒,有考虑到国外的情况,不封闭但是很传统,不过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公众教育,这和不断发展的社会和人是分不开的,所以博物馆这个学科有很强的时代性,是否需要把过去的某本书作为指标有待思考。 p43,博物馆的功能:证史,知识 价值,审美,道德(思想规范),伦理 p85,非遗的韧性+可再生产。非遗的意义①身体表达②集体表达③象征和隐喻。 p155,纪念馆与博物馆进行对比
于新人的我来说这就是一场博物馆行业的盛会,涉及范围之广,属于每一页都可以选出无数研究方向深挖下去的程度,完全处于过年被热情亲戚红包塞到不知所措的小朋友状态。
振聋发聩,时时会发现思想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