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师与莲师、紫柏、藕益三位大师,宗说兼通,解行并应,宏宗演教,著作等身,其时为明末清初,相去不远,故后人尊为明清四大高僧也。
憨山德清(1546-1623),宇澄印,号憨山老人,19岁出家。万历十一年住持东海牢山海印寺,曾往曹溪宝林寺振兴禅宗,主张禅、华严教义融合,兼弘净土,融通三教。
大师早年在五台山龙门坐禅开悟,后来前往山东兴修寺宇、赈济百姓,却被人诬陷为侵吞国家库银。大师临行时,城中的百姓都含泪送行。大师被贬流放雷州充军时,依然不忘弘法利生,当时的雷州因干早而闹饥荒,瘟疫横行,尸横遍野,民不聊生。大师在当地为百姓作济度道场,并感得天降大雨解除了厉气,成为当地百姓心目中的应世菩萨的化身。憨山大师一生为中兴曹溪道场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尊为曹溪的中兴祖师。
憨山大师解行并重,主张各宗并进,禅净双修。大师对坐禅有精辟的论述:"所云坐禅,而禅亦不属坐。若以坐为禅,则行住四仪又是何事?殊不知禅乃心之异名,若了心体寂灭,本自不动,又何行住之可拘?苟不达自心,虽坐亦剩法耳。定亦非可入,若有可入,则非大定。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又何出入之有?"
憨山大师著有《道德经解》,在《观老庄影响论》中极力主张三教调和,强调:"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大师的著述被弟子汇编其遗文,题为《憨山老人梦游集》。
憨山大师与莲师、紫柏、藕益三位大师,宗说兼通,解行并应,宏宗演教,著作等身,其时为明末清初,相去不远,故后人尊为明清四大高僧也。19岁出家。万历十一年住持东海牢山海印寺,曾往曹溪宝林寺振兴禅宗,主张禅、华严教义融合,兼弘净土,融通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