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牛棚杂忆的封面

牛棚杂忆

季羡林

出版时间

2004-12-31

ISBN

9787503530982

评分

★★★★★
书籍介绍

《牛棚杂忆》是季羡林对文革时期的一本回忆录,他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此书对“文革”的残酷性揭露的让人不寒而栗。他出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总结教训和“经验”,让更多经历过的人出来说话,让更多知情者出来说话,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季羡林(1911-2009),山东临清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翌年作为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在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任教授,曾任北大副校长、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对印度古代语言、印度古典文学、印度佛教史以及中印文化关系等方面有精深研究,著作颇丰,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罗摩衍那安探》、《今译》(合著),译有《沙恭达罗》、《五卷书》、《罗摩衍那》等。

目录
自序
一 缘起
二 从社教运动谈起
三 一九六六年六月四日
四 对号入座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全世界都说你是鬼,你能坚持多久?
具体内容已忘,只是感觉知识分子真的在这种环境中被驯服了,出来后写的回忆录也不温不火。2000?读过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文革已经过去了,可以不必再去管他了。十年浩劫,我们从中求得的知识、经验以及教训,都在历史课本中简简单单的被一笔带过了。古人说士可杀,不可辱。文革却证明了士可杀,亦可辱。从某种角度来说,季羡林写这书的时候充满了主观的愤怒,影响了其阅读性,但并不影响这是一本好书,五星好评。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转自老子有理的微博:季羡林,对文化大革命的认识,深度不够,还仅仅停留在儒教知识分子精英为了个人得失而探讨所谓公理的立场上。一个人对一个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很直观的。一个人对一个问题,是主观客,还是客观主,也是显而易见的。最起码当代人不著当代史,这点基本觉悟还是要有的。
伤痕文学代表作,看一分钟都是浪费时间
读完这本书,就让人想起了严歌苓老师的《陆犯焉识》,时代是时代,个人是个人,未来是充满希望的,不要放弃。
一部看了能做噩梦的回忆录……
季老竟有过这般非人的经历,希望以后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
谔谔,所写内容矛盾甚多,平民到如今日常仍然都有的生活境况被季老当作畜生待遇,价值几多比较可疑。 为自己辩解的太苍白,根本无需自辩的地方也要很尴尬地加上不能使人信服的赘笔,整个cr的私人记录中太多作者都酷爱证明自己是“好人”,但改造的重点和话术显然就不是好人坏人这一套…… 实在很难理解读这部书感动痛苦的人,就像我无法理解在那个年代把吃窝头咸菜当无边罪刑的心情。 补:真的受不了这套我从前是纯纯善良都怪cr把我改造成了鬼的主旋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