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检察官论的封面

检察官论

林钰雄

出版时间

2008-12-01

ISBN

9787503686795

评分

★★★★★
书籍介绍

《检察官论》从欧陆检察之形成史追本溯源,探究检察制度之创设目的、结构缺陷及飘洋过海后的继受病源,并进而推敲检察官在诉讼法上之任务与义务及其在组织法上之上命下从。创设检察官制之根本构想,本来在于防范滥权,更具体而言,乃在刑事司法的范围内,援引“以权力约束力”之原理,透过追诉、审判权力分立之方式防范法官恣意,欧陆史上,为防范检察官成为不受节制的滥权巨灵,设立重重关卡,向来为其检察官制的核心问题。

林钰雄,1964年出生。台湾大学法律系、法研所毕业,司法官、律师考试及格,1993年9月赴德深造,追随罗克辛(Calus Roxin)教授攻读刑事法,获颁慕尼黑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台湾大学法律学院。代表作品有《检察官论》、《刑事诉讼法》(上下册)、《严格证明与刑事证据》等

目录
自序
第一部分 导论
检察官在诉讼法上之任务与义务
壹、前言
贰、检察官形成史之回顾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22」需再读
检察官的义务不外呼客观公正四个字
法定主义所辖范围,其被指挥、领导、监督…之限仍在于不违反承办检察官之确信。 对我们,有成文《检察官法》远不代表万事大吉。
言简意赅,探讨了台湾检察官制的演进发展和缺陷,很多话题值得深入思考。
写的不错,每个地方都有特色的制度,这个制度也不是非常好,都会有缺陷,韩国的检察官权力太大,也在改革,台湾也是如此,而我们国家虽然很弱,但也有其他的优势
本书主要介绍德国法理论下的检察官制度。这也是很好的一本可以了解德国刑事诉讼法的窗口。之前以为权力制衡的对象不过是三权,读完后发现检察官与法官也是制衡的对象,并且检察官的客观性义务,似乎也是在回应着GG第1条的保障人性尊严的义务。最重要的一点是,读这本书时才发现萨维尼对检察官制度贡献颇大。 ps:林师的文风令人喜欢
基础性的学术论文集,和检察官职业关系不大的没必要看
原来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大部分来自于此啊 原来不理解为什么检察院在日本台湾德国都归属于司法部,现在基本理解了。 文筆帶有部分文言色彩,更顯其優美
(29/100)大部分远神上课讲过。每次看林钰雄教授的书都忍不住叹其文笔之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