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思维的笔迹(上)的封面

思维的笔迹(上)

高云

出版时间

2009-01-31

ISBN

9787503691348

评分

★★★★★
书籍介绍

《思维的笔迹(上):律师思维与写作技能》从追问法律职业的现实选择和法律职业新人如何获得安身立命之本的命题入手,以我10多年的真实律师生涯经历、社会热点案例和经验总结为材料,涵括了法律思维、文书文法(语法、句法和词法)、各类文书写作和修订技巧、真实案例、写作技能测试和实务写作进阶训练等内容,以一个法律职业人的眼光,总结了法律思维与写作在实务操作当中的经验、技巧和理论体系。

这是一本讲求实践经验和理论充分结合的书。我非常赞同实用主义法学创始人霍姆斯的观点,“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 。我相信,市面上已经有一大堆文书范本、模板、指南之类的书籍,读者不缺范本,缺的是范本背后的东西——法律思维和写作技能。与其给初学者提供一大堆不知就里的文书模板和理想化的写作标准,倒不如提供这样一本的经验之谈和真实案例,尽管可能不太成熟甚至有错误,但至少它来源于真实。

书中俯首可拾、启发思考的是智慧的光芒——法律思维。文字不过是思维的外化,唯有思维才是写作的基础和灵魂。长期以来,我国的法律文书写作研究过于注重外在文字表述形式而忽略内在思维规律,导致理论和实务严重脱节。《思维的笔迹(上):律师思维与写作技能》摒弃纯理论研究,立足于实务操作技能,创新性地提出了法律思维模型——棱椎模型,总结了写作和谐律、写作法则、合同写作的七种武器、文书四段论、诉状七段高手等大量新鲜内容。无论在立意、选材还是写作方法上,《思维的笔迹(上):律师思维与写作技能》都与市面上的同类书籍不相雷同,力图为读者奉献出一场实务技能的思维盛宴。

如果说到《思维的笔迹(上):律师思维与写作技能》最有特色之处,应该就是有趣。正如王小波在他的小说《红拂夜奔〈序〉》里所言:“这本书里将要谈到的是有趣,其实每一本书都应该有趣。对于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应达到的标准。”在我看来,法律文书虽然讲究专业知识、逻辑和严谨,但仍然可以写得美丽动人,生动有趣。只不过,法律文书的美犹如夜空的烟花,偶尔绽放于文书表面,更多的是时候,默默地潜行于文书字里行间,思维深处,轻易难寻其芳踪。那些只懂得将法律文书写得晦涩难懂的律师,拥有的只是一颗“枯燥的灵魂”(狄更斯语)和无趣的工作,这正是法律人的通病。

目录
第一章 职业准备篇
破局之路
为什么而选择
安身立命之本
习法伊始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它没有告诉你法律文书的格式范例,但是告诉你撰写法律文书之前应该怎么想。
有告诉说律师到底在做什么,讲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
我认为,这本书评价过誉了。论实用,只有写作篇值得一看,其他章节很像鸡汤文,诸多问题上浅尝辄止,不具有实践意义。另外,书中有些案件的处理方法值得商榷,尤其那个买卖合同命名为加工承揽合同规避合同履行风险的,实在是不敢苟同。总的来说,比较失望。
高云本姓汪,真人倒是也见过的,当年邀请来做过一次讲座。为人相当的利落和诚恳,文风也是,对现行的生硬翻译英文合同条款不屑一顾,力图简洁和精确,这一点很对我的胃口。这本书是他的得意之作,在当当上销量颇可观,在业界口碑也很好,本来搞法律的人写东西就容易艰涩难懂、故弄玄虚,他倒是很开门见山和平白易懂。这个暑假回广州,有缘的话再去拜会一下真人:)
值得反复研读。
自恋且优越感十足,理所当然压榨助理,爹味太强,不如牟驰
前面有点琐碎,鸡汤。
对入行的青年律师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不要花钱买这本书,对法律思维没有帮助,读起来跟杂志差不多。过时且鸡汤,这本书经不起严谨周密的考量
正能量满满的一本书,作为新人入职前的启蒙是本不错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