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杂忆录的封面

杂忆录

(日)夏目漱石

出版时间

2013-11-01

ISBN

9787505128484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杂忆录》是夏目漱石晚期的长篇散文作品。1911年,夏目漱石患重疾,在修缮寺养病,又几近生死关头。恢复后,他细致地记录了期间发生和思考的一切。他说,疾病固然使其痛苦,但远离现实世界,他的心却飞跃到了本应有的自由当中。本书还附录了他的小说《趣味的遗传》和数篇散文。《趣味的遗传》以日俄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段奇异的感情遭遇,也渗透着作者对于战争的厌弃。

夏目漱石(1867—1916年),本名金之助,是日本著名小说家、评论家。代表作有《我是猫》《哥儿》、《心》等,有“国民大作家”的美誉。夏目漱石在日本家喻户晓,其肖像被1984-2004年间的日本一千日元纸币采为头像图案。夏目漱石的理想是一种尊重道义的个人主义,由此,他对当时的日本社会持批判态度。同时,在作品中,深入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杂忆录》这个集子里收入了夏目漱石的小说《趣味的遗传》(一九〇六年)、散文《杂忆录》(一九一一年)、怀念文章《基布勒先生》(一九一二年)、《战争造成的差错》(一九一四年)。

目录
目录
译本序
杂忆录
趣味的遗传
基布勒先生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编得不好,杂忆录就杂忆录,偏偏再加上三篇不相干的散文和一篇小说,没有脉络。不能因为译者译过什么就一锅炖啊。另,译者序中提到,“夏目漱石接连写了《过了秋分为止》(p4)”,这书名总算把“彼岸過迄”的“迄‘译出来了,但”彼岸“根据上下文还是”春分“才对,所以那本书最准确的叫法应该是《过了春分为止》……
也许是到了后期,总有点随意。对人生的误解也渐渐消失了。
有病仍须养,不良于行时方知终究生有可恋。
夏目的书读起来总是有种淡淡的芬芳,尤其是小说,前面平淡,后面波澜丛生。不过书的装订排版不怎么样。。。
翻完后送人了
“倘若有人给我一个柿子,叫我今天吃半个,明天吃剩下的半个的一半,后天再吃一半的一半,就这样每天吃剩下的一半的一半,吃了几天后,到了一定的时候,我要么就终于违背这个命令,把剩下的全吃掉,要么由于已经达到切成一半儿的能力的顶点,就束手徒然望着剩下的一片。…构成我们的生活的各自的意识也像这样每一天或者每个月都每次失去一半儿,不知不觉之间不知何时就接近了死亡,那么或许会被无论怎样接近死亡也死不了这样一个并非事实的推理所愚弄,免于像这样飞快地从一方陷入另一方那样的思索上的不调和,毫不奇怪地,最自然地感受到从生走向死亡的途径。”
文章编得太散。病中记给伤心人安慰。
“二十世紀の人間は散文的である” (《趣味の遺伝》) 这个翻译错、漏不少啊
能略略领会夏目漱石的心情。
「馬上青年老。鏡中白髪新。」修善寺大患标志着漱石中后期小说转向的起点,前三部曲中的最小持存,将要孕育出愈加成熟的“个人主义”,为后三部曲先声。早期短篇《趣味的遗传》颇有《我是猫》的谐趣文风。“媾和达成啦。将军凯旋啦。士兵们也受到欢迎啦。可是小浩尚未从坑里爬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