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北京法源寺的封面

北京法源寺

李敖

出版时间

2004-08-01

ISBN

9787505720176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北京法源寺》是作者作为政治犯被关押期间所写的几部小说之一。

本书以大人物为主角,举凡重要的主题:生死、鬼神、僧俗、出入、仕隐、朝野、家国、君臣、忠奸、夷夏、中外、强弱、人我、群已、公私、情理、常变、去留、因果经世济民等,都是论述之列。强烈地表达思想,内容丰富自是罕见。

《北京法源寺》在小说理论上,有些地方是有意“破格”的。有些地方,它不重视过去的小说理论,也不重视现代的,因这它根本就不要成为“清宫秘史”式的无聊小说,也不愿成为新潮派的技巧小说,所以详人所略,略人所详,该赶快“过桥”的,也就不多费笔墨,该大力发挥的,也不避萧伯纳一《一人演说》之谶。

目录
楔子――神秘的棺材
第一章 悯忠寺
第二章 寂寞余花
第三章 “休怀粉身念”
第四章 西太后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李敖每本书看似写别人,实际上是写自己。我不能多说自己花了一天读完这本书是什么样的感受。但是我在心里为李敖平反,这种文章是在牢狱之灾和千百年的历史铁证中历练出来的,是一种英雄的情怀和仁义中国的志向中呐喊出来的。李敖自己也是杀身成仁的英雄,和文中的谭嗣同不无相似之处。书中出现的青年人让我想到自己也是这样的年纪。我可不可以为中国做点什么?还是像周围这些人一样无忧无虑的逍遥过日,独善其身?我总觉使命在心,读书是要培养境界和情怀,以致用出世心来做入事的事,或为康有为先知所理想的大同世界有所奉献。牟宗三在一篇文章中说他所经历的几十年间中国青年的变化,常让我深感忧虑。近期所读熊十力,唐君毅的书更是胸臆难抒。时代变了,100年过去了。救国存在与否我难以确认。且将大同社会置于胸怀,悉心为学而后致世,乃青年道也
吊书袋+说教+意识形态灌输!丫还是回去写论文去吧!
很久没有读到过如此啰嗦、无趣、完全不吸引人的小说了。假如不作小说来读,却毕竟有太多虚构,仍然无比鸡肋。最大的收获是把北京的若干个“门”给串起来了(所以给3星)。看来我更适合读旅游手册。
作为历史小说,《北京法源寺》有太多不靠谱的野史,书中关于康有为与翁同龢的关系、袁世凯在戊戌政变中的角色等等问题,与正史相差十万八千里。李敖这本书成书于1991年,黄彰健1970年出版的《戊戌变法史研究》把这些问题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没有读过黄书,但看过茅海建的转引。)另外作为小说,《北京法源寺》也实在太差了,人物对话非常粗糙,情节构思比较贫乏,几乎是靠李敖的议论来推动。但是这本书也值得读,因为有些见解非常精辟,最后一章太精彩了。李十力对康有为说:“你命里注定要为时代殉难,你超不过你的时代;谭嗣同精神和身体早为时代殉难,你身体活下来,但你的精神却早已同谭嗣同一块坐化死去,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这是对康有为的非常精彩的评价,也可以很好地映照在李敖自己身上,他岂不就是一个早就殉难时代的人?
敖公只恨未能分出身外身,使劲拍着自己肩膀夸:“老李你真牛X!”
三个月内 与《人类简史》《悲惨世界》《那些忧伤的年轻人》等书一起穿插读着 终于结束了整本书的阅读 翻阅阅读标签 华丽语句的标记不是很多 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无非是两种感慨:“我也是这么想的!”和“原来还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想!” 从《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中认识到李敖大师就直接买了这本书 只是单纯的对他好奇 并没有过多的了解 看完一半才知道此书曾获诺贝尔提名 也是看完全书才知道李敖曾关狱六年余 我佩服大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 更感叹其清醒的头脑、缜密的思维逻辑以及豁达的人生态度 如果大师尚在 很想去听一次现场演讲 准备入手大师写的其他的书了
还是很牛逼的.
快到结尾一下升华了,节奏也快了起来。看完很唏嘘。
大学时看过,今天突然想起来了,标记一下。
不知道为什么,给我一种油腻的感觉 还是写成论文的形式吧 写成小说的感觉好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