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追逐那声音的封面

追逐那声音

[意] 埃尼奥·莫里康内 口述,[意] 亚历山德罗·德罗萨 著

出版时间

2021-09-01

ISBN

9787505752979

评分

★★★★★

标签

历史学

书籍介绍
本书记录了莫里康内与青年作曲家德罗萨于2013—2016年间的对话,呈现了大师毕生音乐理念,也是一次深刻的自传式生平回顾。从在罗马的音乐学院接受正统教育到在德国受到先锋音乐洗礼,从立志于投身绝对音乐到为电影服务,“双重音乐人格”的莫里康内,在与莱昂内、托尔纳托雷、塔伦蒂诺等导演长达半个世纪的合作中,不断探索音乐在能量、空间、时间方面的表达价值。一直以来,莫里康内力求重新创造电影的声音,这一次,我们将听到他为自己发声。 口述: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1928—2020),殿堂级作曲家,意大利当代创作最丰、家喻户晓、成就斐然并享誉国际的音乐大师。毕业于圣塞西莉亚音乐学院小号和作曲专业,曾涉足各种形式的音乐表达。早年为录制唱片担任管弦乐手和指挥,后成为戏剧、广播、电视和电影领域的作曲家,共创作了450多首配乐作品和10多首绝对音乐作品。曾凭借电影《天堂之日》《教会》《铁面无私》《豪情四海》《西西里的美丽传说》5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提名,1995年获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2007年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2016年凭借昆汀·塔伦蒂诺的《八恶人》获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 著者:亚历山德罗·德罗萨(Alessandro De Rosa),意大利青年作曲家。在埃尼奥·莫里康内的建议下开始学习作曲,并成为他的传记作者。曾在罗马跟随莫里康内同门好友、圣塞西莉亚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家鲍里斯·波雷纳学习,后毕业于荷兰海牙皇家音乐学院。曾以作曲家、编曲家的身份,与Yes乐队的乔恩·安德森合作。目前作为自由音乐家,与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和瑞士意大利语广播电视公司合作,并担任Pastelle音乐公司的A&R总监。 译者:邵思宁,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莫里康内真爱粉,最荣幸的事是2019年赶赴罗马现场聆听了大师告别巡回音乐会。
目录
插图
对话的缘起
01 和梅菲斯特的契约:棋盘边的对话
02 为电影服务的作曲家
改编和改变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他出身在一个音乐世家,从小就聆听音乐,深受启发;在小时候,他顽皮,他不可一世,他十分调皮的拽邻居女孩的头发;长大后,在电影《天伦之旅》中他友情出镜,扮演指挥家他的温暖笑容治愈了每一个观众。他从来都不仅仅是一个音乐人物,而是一个值得我们敬佩的文化符号!
莫里康内作为一位作曲人,却从不会专门把自己定义成电影的作曲人,因为在他看来,写曲人与听曲人之间是存在一种非常微妙、平衡的沟通的,追寻这两者之间相切的那个点,正是莫里康内一直以来都在做、且非常看中的事情。
才发现那么多电影配乐都是他写的…… 就有种次元壁打破的感觉! 这创造力和精力真是无人能敌。
殿堂级作曲家、意大利国宝级音乐大师——莫里康内最后的口述,一次深刻的自传式生平回顾——“这是关于我的最好的一本书。这是最真实的一本书。”
本书是一次深刻的自传式生平回顾,渗透着生活、音乐以及二者之间奇妙而难以预测的相互影响。全书以问答形式展开对话,在与青年作曲家德罗萨的“对弈”中,大师深入剖析了自己音乐思想的核心,以音乐的语言揭开了电影故事背后的真实画面。
大师的配乐已经听过无数遍了,但照着书中描述按图索骥还是很快乐的。可惜乐理方面实在外行,看得云里雾里。大师和他的作品都成了“往事”,这真的是让人悲伤。
大师绝对工作狂。译者可能不是影迷,有点可惜
部分专业名词没翻译达意。
已买纸质
感受音乐大师的创作历程,今天开始拜读。根据书中的作品,边听音乐边读,感觉很不错。有两点缺憾:一是有些作品找不到播放源,二是对于音乐的专业知识是盲区,只能尽量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