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日暮时分的封面

日暮时分

[韩] 黄晳暎

出版时间

2024-09-01

ISBN

9787505757158

评分

★★★★★
书籍介绍

■这个世界还年轻,我的故乡却老了。

入围2019年国际布克奖、获2018爱弥尔·吉美亚洲文学奖

现实主义文学巨匠、韩国诺奖实力候选人 黄晳暎 长篇小说首次引进

房子、砖墙、羊肠小道都不见了,我出生的地方只剩下了树桩,全世界的故乡都消失了。

--------------- -----------------------------------

“我们以前住过的地方,早已从地球上消失了,成为记忆中的标本。过去的永远不会再回来,留下的是什么?”

当记忆不由自主地袭来,朴敏宇回想起那个他以为已经被抛在脑后的世界——覆盖整座山的低矮的石板屋顶,错综复杂的狭窄胡同和聚集在小店门前的孩子们的笑脸。

驱赶,拆除,重组,霓虹掩住星光,水泥代替土地。他不停地追逐向阳地,庆幸自己逃离了简陋龌龊的贫民区,从不好奇那些被从家园赶出来的故人,去了哪里,又以什么为生。当停下脚步,猛然回头,身边空无一人,记忆里的故乡无迹可循。

一往无前是开拓者的姿态,不将背影留给他人,被抛下的就是自己;不毁灭旧的世界,就无法到达新的乌托邦。羁绊越来越少,目光越来越冷,最终只剩回忆,陪伴生命迫近傍晚的自己。

---------------------------------------------------

如果让我说谁能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话,我想说的是土耳其帕慕克、法国勒克莱齐奥、中国莫言和韩国黄晳暎。——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日]大江健三郎

韩国文学非常值得一座诺贝尔文学奖,就我个人而言,黄晳暎是很有力的诺奖候选人。——2008年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法]勒克莱齐奥

“如果说韩国作家里面有什么传统,我觉得就是黄晳暎作家说的 ‘我站在去世者的这一边’。我们想要善待去世的人,其实等同于我们珍惜人生,我们珍惜生命。”——韩国著名作家 金爱烂

李沧东一开始就把如何摆脱黄晳暎小说的影响当作小说创作的出发点并做出了努力。——韩国评论家 秦炯俊

这部小说所蕴含的生命深度是无法估量的。——韩国文学村出版社

黄晳暎的《日暮时分》是韩国社会的一个完美切片。——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这是一部强大而又谦逊的深思之作,黄晳暎的文字蕴含着一个人来之不易的智慧。——英国《卫报》

----------------------------------------------------------

◆每个韩国人都知道的韩国国宝级作家,2019年、2024年两次入围国际布克奖,韩国民众呼声最高的“诺奖”候选人黄晳暎代表作品首度引进!

◆金爱烂、李沧东的文学引路人,穿越苦难而来的现实主义风格,克制冷静、凌厉深刻,能够改变你对韩国文学乃至东亚文学认知的重量级作家!

◆既是写韩国往事,也是写东亚百姓的共同记忆——他们被现代化的大潮淹没,被甩在身后,陷入冷漠而且孤独的困境,独自舔舐着被时代车轮碾压后的伤口。

◆那些拆毁故乡的人,会被过去永远流放。一部小说版的“山河故人”,从拆毁故乡的“侩子手”和漂泊无根的“城市游民”双视角,揭露急速现代化进程中的拆迁和重建问题,剖析普通人的挣扎与异化。

◆2023年豆瓣年度译者、2023年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译者翻译家徐丽红担纲翻译;翻译家薛舟撰写独家长篇导读,深度解析黄晳暎的世界。

目录
目 录
导读:韩国文坛有位“太史公”
日暮时分
作家的话
用户评论
韩国人写的叙事类内容很考验读者的记忆,读着读着会发现这里突然冒出来个人,跟走马灯似的闪现,让人分不清主次和重点,说到底还是表述的问题,逻辑性太差!
贫穷人家的孩子想要走出故乡的故事并不少见,朴敏宇想要走出那个小社区就必须和过去的一切决裂,不管是土地本身还是那些认识的人。曾经他们是强势的一方,随着自己的强大,那些人变弱小了,反倒还要自己去搭救。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推翻了太多记忆和低矮楼房,不停地修建更新奇的更高的建筑,却忘记了我们出发的地方。语言太朴实了,缺了一点感情,所以在揭晓两个敏宇和郑友姬的秘密的时候也不让人觉得惊讶。不知道这本是作者在什么年纪写的。
今年读到的最强的当代文学作品:韩国作家黄皙暎入围布克奖的小说《日暮时分》。“全世界的故乡都消失了”,小说以出身底层借高考出人头地一路爬上上流社会的建筑师朴敏宇(想起路遥《人生》里的高加林),被朴敏宇抛弃的初恋情人车顺雅(面馆家的女儿,遭际坎坷),车顺雅儿子金敏宇的未婚妻郑友姬(潦倒的话剧女导演,以在便利店打工为生)三重视角,时空不断切换,将几十年的世事变迁、人情冷暖,家国与个体在时代洪流里无法抗拒的命运跌宕展现得淋漓尽致。抛弃了初恋的建筑师有了名利地位,却一生追悔凄凉孤独;两次婚姻皆不幸,儿子又自鲨了的车顺雅,和儿子的未婚妻变成忘年交,却依旧无声地孤独离世;从追求理想到放弃躺平的女导演在被上一辈人的故事震撼过后,又将会怎样继续自己的人生?
第一次读这个作家,前面感觉就是长长的铺垫,为了后面逐渐浓厚的感情。
老人味有点重……但还是挺好的,像溪水一样缓缓从心头流淌过去的旧爱之影。全书最喜欢的一句居然是薛老师的前言:“通过个人对于历史的承受和体认。”太东亚了,只有东亚人的故事里才有这样的词语,让人很心酸啊,却又有种怪异的幸福。
同样是贫民区出身的朴敏宇与车顺雅,走出了完全不同的轨迹。人生的日暮时分,有人哀叹、有人踌躇、有人惶惶走向落幕。我们能做的就是记录下这些人生与历史,知道在时代的夹缝中,总有人彷徨与挣扎过。
好平淡,我现在的感觉就像是被营销吊足胃口之后咬牙买了一瓶奢侈饮料,结果打开发现是水,就这啊,既没有好到让人眼前一亮,也没有难看到让人怒骂十条,就只是平淡,真真正正的平淡,除了车顺雅是金敏宇妈妈那一句写得还挺好,其他都一般,太一般了!
还行但没有那么必要,看到了某个时期韩国的部分缩影吧,让我想到了《请回答1988》,只不过是悲剧版,这种时代下悲剧的感觉还挺满的。 日暮时分有很多回忆,有的回忆太过美好反而不敢触碰,成为伤痛,再也回不去了。不仅是那个时代的年轻人迷茫当下,如今的青年也是不知身处何方,将去何处啊。 两个人物视角穿插讲同一个故事,或者围绕同一个事件不同人物视角进行讲述,《1Q84》和《葡萄牙的高山》相对来说更精彩。
引进的韩国文学都带着厚厚的寒冷
宰明死于全斗焕政府的“三清教育队”,顺雅第二任丈夫出了车祸,却拿不到赔偿。友姬被老板克扣工资、延长实习期却毫无办法,在便利店领很低的时薪供养话剧理想。“条件越恶劣越要热烈生活的”金敏宇失业后只能四处打零工,最终在江边自杀。体面、善良的顺雅经历性侵、两任丈夫和两个孩子死亡也和世界道别。底层的人们在吃人的社会里一个一个掉了下去。贫民区的孩子里,唯一“成功”的只有残忍地抛弃过去的朴敏宇。想起圣经故事里,男人一往无前时,女人却总是忍不住回头张望,最终化为一根盐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