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法庭上的修辞的封面

法庭上的修辞

刘燕

出版时间

2017-01-01

ISBN

9787506855853

评分

★★★★★
书籍介绍

案件事实的形成,不仅是证据的产物,也是语言和修辞的建构产物。在法庭上,证据完成了提供案情信息、证明信息真实性的工作,但这些信息处在碎片化、非语言化的状态,直接拼凑之后并不能得到有法律意义的案件事实。因此,仍需依赖修辞和叙事等人类语言活动,将碎片化的案件信息组织成首尾完整、有主题、有情节的叙事化的事实文本,才能得出有效的判决。在证据信息的叙事化过程中,挑选裁剪、情节发挥、人物建构和解构等修辞策略,可能导致基于同样的证据建构出不同案件事实。法庭是各种叙事立场博弈的平台,公众也往往借用案件审理的平台去表达他们的生存状况以及对制度的诉求,善恶、自由、存在等话题都或隐或现地蕴含于叙事中。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一个奇怪的案件
一、问题和基本观点
二、案件事实研究的旧思路
三、旧思路的缺陷:崔英杰案“真相”的多重叙事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近年来读到的最出色的博士论文之一,意外发现居然出自素未谋面的同门师姐之手
还不错的论文参考,案例分析细致,读起来也很轻松,比起千篇一律复杂理论罗列,它在现阶段更让我有所得。在经济下滑,鼓励路边经济的今天,案例也显得更加讽刺。
角度真好,希望能多看到后续研究。“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在大文学视野下也是一本不错的文学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