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普罗塔戈拉的封面

普罗塔戈拉

[古希腊] 柏拉图

出版时间

2018-12-31

ISBN

9787508095677

评分

★★★★★
书籍介绍

《普罗塔戈拉》《会饮》《斐德若》《斐多》是柏拉图最富文学色彩的作品,按戏剧时间编成四联剧,即“柏拉图四书”(亦可称为“苏格拉底传”),由刘小枫教授妙笔译出,为简注本,适合本科生和一般文学爱好者阅读。本书是“四书”中的《普罗塔戈拉》单行本。与简注本的柏拉图四书文本相比,本书是《普罗塔戈拉》中篇注疏,包含施特劳斯讲疏、译注、其他西文译注三种注释,注重疏通文意,避免繁琐,此外译者划分了章节并加了小节标题,读之如名师面授机宜,使读者能更容易进入柏拉图的文字腠理,领略柏拉图的文学风采和哲思深度。本书是适合人文 – 社会科学的研究生阅读的柏拉图中级读本。《普罗塔戈拉》是苏格拉底亲自讲述的一段经历,在柏拉图所有的作品中堪称最富戏剧性。它记叙的事件本身很简单。一个名叫希珀克拉底的雅典年轻人听说闻名遐迩的智术师普罗塔戈拉到了雅典,激动不已,一大早敲开苏格拉底的门,要苏格拉底同他一起去见下榻雅典富人卡利阿斯家的普罗塔戈拉,引荐他做普罗塔戈拉的学生。苏格拉底责备希珀克拉底鲁莽,还不认识普罗塔戈拉是怎样的人就冒失地决定把自己的灵魂托付给这人。不过,尽管苏格拉底让希珀克拉底意识到做智术师的学生是丢人的事情,最终还是带他去见了普罗塔戈拉。可是,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一场苏格拉底与普罗塔戈拉的交谈,而非普罗塔戈拉与希珀克拉底的交谈。原来苏格拉底带希珀克拉底去见普罗塔戈拉,为的是通过自己与普罗塔戈拉交谈让希珀克拉底亲眼看到,做普罗塔戈拉这种哲学家的学生的确十分危险。

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7-前347年),生于希腊雅典,双亲皆来自重要的贵族家族。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后受教于苏格拉底。他曾游学外地,约公元前387年回到雅典创办学园,亚里士多德亦曾就学于此。柏拉图的学说对于欧洲的哲学与整个文化发展,影响深远。据亚历山大时期的忒拉绪洛斯,其作品有35部对话及书简,其中较为知名的有《理想国》《苏格拉底的申辩》《会饮》《斐多》《法义》等。

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1899—1973),出生于德国的犹太人,曾就读于汉堡大学,192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25至1932年,任职于柏林犹太研究学院。1938年移居美国。1938至1949年任教于纽约新社会研究院:1949至1968年任教于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系;1973年10月18日去世。

施特劳斯被认为是20世纪极其深刻的思想家。他对经典文本的细致阅读与...

(展开全部)

目录
001 / 编译说明
001 / 普罗塔戈拉
003 / 场景一 苏格拉底的爱欲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普罗泰戈拉被吊打,施疏真的好赞。简单平实的讲话暗藏杀机,同时每个角色的神态、行为、言语暗含深意。而且这一篇没有具体反映苏格拉底本人的真实立场,不是建构型对话而是无答案的,不过对话过程中引导了希波克拉底的选择,也算是教育。大问题是:“把灵魂托付给谁来教?”其中包含了德性教育是否可能(并未得出答案,也未详细阐释教育在灵魂交流之间的具体地位;政治德性是否由城邦培养还是自然而来;怎样的德性教师才是好的)。实际上苏格拉底提出了一种众人赞同的德性观:由于好就是快乐,因此算计快乐的知识就是明智。而恰当的勇敢则是出于智慧的勇敢。在这里将德性等于算计快乐的技艺和工具,因而可教。可教实际上和社会性、技艺相关,显然智慧在此被当做追求快乐的工具。但苏认为不可教,实际上推翻了这一“技艺”德性观。哲人应当对大众说话么?
任何时代都不乏对智识有爱欲的年轻人,但并非任何时代的年轻人都会遇到智术师士的启蒙.......苏格拉底挺身挡在了智术师与年轻人的爱欲之间。
哲人应该对着大众说话吗?
本篇对话的主题表面上看来是“德性是否可教”,苏格拉底和普罗塔戈拉从各自的论点出发最终却走向了对方的论点,在这样的矛盾下必然无法得出结论,而对于更为主要的问题“德性是什么”则完全没有涉及。然而最后,苏格拉底与希珀克拉底一起离开已点明了这篇对话的最初起点与目的——缺乏分辨能力的普通“把灵魂托付给谁来教”?即便有施疏整理逻辑、启发文意,但仍觉得自己读得粗浅,这样的书不重读是不行的。
施注多少有点以成败论英雄的意思,冲突的根源倒不是哲和智,始终存在的牛头不对马嘴可能是源于对“分类”秉持的不同见解。我并不单纯以功利角度去揣度智术师。
注释非常精准且必要。需要反复嚼读。
注释过于强调“灵魂”和“德性”了
普罗塔戈拉篇最精彩的两处莫过于谈正义虔敬勇敢节制作为美德内在的关系,是像眼睛耳朵鼻子嘴巴之于脸这样的部分之于整体,还是像金粒之于金块这样的部分之于整体。而普罗塔戈拉不慎选择了异构,于是正义就是不虔敬,智慧就是不节制等。第二处谈世人会追求他认为好的而躲避他认为坏的,而懦夫是认识到好的也不愿去追求更美更好更快乐,勇者则既不恐惧丑的恐惧,也不会对恶的大胆胆儿大。 @2019-12-24 21:06:36
翻译得非常好,跟着教材阅读了起源神话的原文,和翻译大概对照了一下,基本没有问题,有的感觉比英语译得好; 本篇对话非常精致,许多用词都很有讲究,起源神话明显在模仿悲剧诗人,比如一句话结尾用indicative,下一句话开头用同一个词的participle;还有一个动词统领好几句话,可以看作柏拉图用高超的技巧模仿诗人;此外,柏拉图运用了大量的表面上的逻辑谬误、偷换概念和词语辨析,似乎在模仿智术师的风格; 施疏本身就有隐微之意,我认为全书不是在描述德性可教与否(跟“知识即美德”无关),而是在描述如何克服相对主义,即用辩证术克服衡量术;从描述普拉塔格拉教育合法性的开始,到衡量术的根基都是相对主义,而相对主义只能在绝对的层面上被克服,但也正是如此,相对主义无法被克服,对话遽然结束
Protagoras真的是一篇很精彩的对话。苏格拉底在柏拉图的戏剧中粉墨登场,力战“伟大的普罗塔戈拉”,并在雅典的辉煌时代直指其潜藏的危机——民主与德性的问题。译文的质量还可以,除了解诗部分可能因为中文本身的问题有些困扰。另外,正巧今年Strauss的讲课稿整理出来了,到时候对照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