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互联网:碎片化生存的封面

互联网:碎片化生存

段永朝

出版时间

2009-11-01

ISBN

9787508617039

评分

★★★★★

标签

计算机

书籍介绍

《互联网:碎片化生存》内容简介:在世界互联网人数超过17亿,中国网民接近4亿的时候,断言“这个版本的互联网没有未来”是要冒很大风险的。我们生活在比特和连线的世界,现代互联网所描绘出的“数字化”、“虚拟化”的未来是否完全值得信赖?

现代商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这并不是电脑和互联网精髓的自由体现,我们所使用的这个版本的电脑和互联网只不过是“被阉割”、“被劫持”的商业玩偶。

《互联网:碎片化生存》作者通过深入研究和剖析电脑与互联网的发展史,指出这个版本的互联网本质上是“笛卡尔式的”,“玩弄碎片”是它造成的结果!当网民达到一定数量时,虚拟空间必会导致某种根本性的变革,这就是“碎片化”和“虚拟化”。在虚拟世界中,没有“我”和“他”,只有“肉”,“独立存在的个体”必将走向“多个版本存在的个体”。

目录
自序:网民改变世界
1 瞄准笛卡尔
科学=理性=进步?
笛卡尔的“遗产”
“焊接在底座上”的信条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从笛卡尔、牛顿、弗洛伊德、边沁、马斯洛、爱因斯坦、海德格尔等一路娓娓道来,反思科学如何替代神学进入日常生活成为普世价值观。
在现代科学建立之后,世界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所有的云都是钟。” “云”象征的是不规则的、毫无秩序可言、难以预测的事物,例如自然生态、种群行为、人类心理活动,而钟则是精确的、有秩序且高度可预测的,例如自然规律、生物进化论等。笛卡尔主义者们乐观地认为,一切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人类不断地探索,就总有一天可以完全掌握这些规律并让其为人类社会服务。但事实真是如此么?看了一大半,不知是作者文笔和思想太晦涩,还是自己阅读能力不够,总读的不顺和难于理解,几度想放下又想看完全部观点。。。。。
最终触到的是经过修剪过的、重组过的模型,而非我们真正要的那一个。无限并非无限,只是超出我们感知,这是物理世界数据化的一个骗局。
概念太多,洞见太少。
好难读的感觉
简而言之,段永朝想要提醒现代人揭开科学崇拜的厚纱,为止步于19世纪的生命哲学思辨续命。真正的自由未曾抵达,而修建某座新的灯塔是不是又一次是“一个群体借宏大叙事之名,对另一个群体的成功绑架”?
考古
不知所云
10年前,作者之所以称那个版本的互联网没有未来,是因为他笃信我们仍然停留在笛卡尔时代,“云”的话语(变幻莫测)、“钟”的逻辑(精确可知)完全是建立在商业模式的教化与控制。进一步说,科学理性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现代商业结盟,“科学=理性=进步”的论证逻辑让人无法质疑,编码(比特离散化)、语言(符号文本)、遭遇“他者”(主体破碎)等特征造成了碎片化生存的状态。写得有些累赘,自嘲“在野学术”,不过批判式思维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