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极端的年代:1914~1991的封面

极端的年代:1914~1991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出版时间

2014-03-01

ISBN

9787508643670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极端的年代:1914~1991》内容简介:

《极端的年代:1914~1991》是《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的第4部。

20世纪,为人类带来所能想象的最大希望,但同时也摧毁了我们所有的理想。

霍布斯鲍姆以专业史家的精辟洞见和积极参与者的热情关怀,回顾了这个我们所由来的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及无数局部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持续40年的“冷战”造成的不安,科技进步的利和弊,社会文化变革的长与短,资本主义发展的荣与衰,社会主义进程的得与失,民族独立与民主运动的起和伏,跨入21世纪前景的明和暗,还有对20世纪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意义的评估等等。

这是一部短促的20世纪史、一位伟大历史学家走过的一生,一个你我都曾或长或短、或深或浅地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故事。

----------------------------------------------------------------

《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简介:

《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套装共4册)是公认的“现代世界史的最佳入门读物”,史学大师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历30余年而成的心血巨著,全面展现了从1789年至1991年的世界历史。已翻译成40多种语言,累计销量突破500万册,成为全球持续畅销的历史杰作。中文版最新修订出版,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巴西前总统卢拉、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爱德华•萨义德、尼尔•弗格森、托尼•朱特等欧美著名学者隆重推荐。

霍布斯鲍姆认为,学术不应只为少数人服务,因此历时几十年时间写就了这套面向普罗大众、从法国大革命一直讲述到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集团的解体、时间跨度达三个世纪的“年代四部曲”。在学者热衷于为大众“制造困惑”的时代,霍布斯鲍姆始终直面现实,坚持明晰流畅的论述和优雅洗练的文风,以其宏大的历史视野和饶有趣味的写作方式,使这四部最高等级的学术著作能为普通大众接受,进而成为历史畅销书。

“年代四部曲”全面梳理由法国大革命至冷战结束的世界历史重要脉络,它们在全球史流行之前就叙述了全球范围的历史,不仅无所不包,而且具有全球意义。前三部讲述了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带来的资本主义和大众民主的发展。《极端的年代》的主题则是20世纪的危机。

自出版以来,“年代四部曲”不断再版重印,已成为简明而深刻的历史叙述的经典,让全球数以百万计的普通人获得了触摸历史的机会。只有返观过去的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今天的世界。对“所有希望了解这个世界,并认为历史对于了解世界很有帮助的读者”而言,这是一套不可或缺的经典著作。

--------------------------------------------------------------

编辑推荐:

战后史学写作的高峰。——著名学者爱德华•萨义德

现代世界史的最佳入门读物。——著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

最清醒、深睿、无畏的思想家之一。——巴西前总统卢拉

影响了整整一代政治和学术领袖。——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

所有受过教育的英国人的精神财富的组成部分。——《观察家》

★史学大师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最重要的代表作,历30余年而成的心血巨著。

★从1789年到1991年,从法国大革命到冷战结束,全面展现200多年以来现代世界的巨变进程,被赞誉为一套“无与伦比”、“史诗般的”、“殿堂级的历史杰作”。

★“深入的历史研究和卓越的叙事技巧”完美结合,简洁、生动、优雅并极具洞察力,普通读者了解现代世界史的最佳入门读物。

★翻译成40多种语言,累计销量突破500万册,成为全球持续畅销的经典名著。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巴西前总统卢拉、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等国家元首,爱德华•萨义德、尼尔•弗格森、托尼•朱特等欧美著名学者隆重推荐。

★入选英国《卫报》“有史以来100部最伟大的非虚构图书”、中国出版集团“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

★《泰晤士报》《金融时报》《独立报》《观察家》《新共和》《新政治家》《出版商周刊》等近百家欧美权威媒体一致推荐。

★霍布斯鲍姆逝世一周年之际,中文版获全球独家授权,根据最新英文版本审校修订,由中信出版社重磅推出,使得这套世界史学名著在中国得以完整呈现。

------------------------------------------------------------------------

媒体评论:

进步主义政治史界的巨人,影响了整整一代政治和学术领袖。他的史学著作是最高等级的学术作品,但又饱含了深刻的同情和正义感。他孜孜不倦地鼓动人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英国前首相)

20世纪最清醒、深睿、无畏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影响,已经流淌进了巴西的血液。

——卢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巴西前总统)

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并对政治充满激情……一位把历史研究带出象牙之塔,带给普罗大众的伟大学者。

——埃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英国工党领袖)

很难想象除了霍布斯鲍姆,还有谁能持续写出如此高水平的著作: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代表了战后史学写作的高峰。别人激动、喧闹,他冷静;别人愤怒、粗心,他讽刺挖苦、不偏不倚;别人求助于陈词滥调或体系时,他明察秋毫。霍布斯鲍姆写出这四本书这一成就最吸引人之处在于他贯穿始终的泰然自若。既非过于单纯,又不太过世故、愤世嫉俗,他恢复了人们对理性探究的信心;他的文笔像一位优秀的中长跑选手一样柔韧、有把握,他追溯了现代性的出现、巩固、兴盛和衰落。

——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Waefie Said,著名学者、《东方学》《知识分子论》作者)

霍布斯鲍姆的政治立场并没有妨碍他成为一位真正伟大的历史学家。我依然认为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仍是英语作品中近现代世界史的最佳入门读物……他最好的作品具有非凡的知识宽度和深度,优雅、明晰,同情小人物,喜欢讲述细节。我和他都认为,是经济变化塑造了现代世界。他站在工人和农民一边,我站在资产阶级一边,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友谊。

——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

任何他所涉猎的领域,霍布斯鲍姆都能写出更好的作品,因为他的阅读量更大,具有更宽广和精确的理解。而如果他没有成为一个终身的共产主义者,他将仅仅作为20世纪一位重要的历史学家而被人铭记。

——托尼•朱特(Tony Judt,已故著名历史学家、《战后欧洲史》作者)

当你合上霍布斯鲍姆的某一本书时,感觉就像结束了一场激烈的壁球比赛,筋疲力尽而又备受鼓舞。

——戴维•S•兰德斯(David S. Landes,著名经济史学家、《国富国穷》作者)

霍布斯鲍姆已经阐明了许多题材和论点,从17世纪到20世纪末、从印度到拉丁美洲,其涵盖面之广令人诧异。他拥有极富创意的心灵和罕见的天赋,得以构思出新的概念并加以宣扬,而且这些新概念对之后的历史创作影响深远。就史学方面的才智而言,学界无人可出其右。

——凯斯•托马斯(Keith Thomas,著名学者)

霍布斯鲍姆百科全书般的知识面要归因于他对一切事物的无尽好奇心,以及他在维也纳、柏林和伦敦这样的世界主义大都市的成长经历。

——理查德•J•埃文斯(Richard J. Evans,著名历史学家、《第三帝国三部曲》作者)

与这位瘦削的老者聊上几句,你就会被他带回波澜壮阔的革命与战争年代。再平庸的人,与霍布斯鲍姆相处过一段时间,都会变得睿智而心思缜密……他深谙畅销读物的写作技巧,那些以工业和帝国为主题的系列著作,让全球数以百万计的普通人获得了触摸历史的机会,这是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学院学者做不到的。

——特里斯特拉姆•亨特(Tristram Hunt,英国新锐历史学家、工党下院议员)

霍布斯鲍姆是现代权威的史学家……他开创了对公众抗议、暴乱和起义的研究,他的著作对社会科学家和对历史学家一样重要。

——《泰晤士报》(The Times)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可以说是英国最受尊敬的史学家,是极少数真正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史学家之一……无论是在对细枝末节的掌握上,还是在非凡的综合能力上,罕有其匹。

——《卫报》(The Guardian)

他似乎既从容不迫又熟练自在地徜徉于许多地点、主题和世纪之中,时而语带幽默并展现出难得一见的天分。尽管霍布斯鲍姆的特质与布罗代尔颇为不同,但他拥有同样宽阔的视野、深入的观察能力、朝气蓬勃的精神以及(不得不再度强调的)天分。

——《世界报》(Le Monde)

《革命的年代:1789~1848》评价:

一本严肃、精彩、雄辩而引人入胜的书。

——彼得•拉斯莱特(Peter Laslett,剑桥大学教授)

这部作品的分析博学、精彩而富挑战性,它对文学、美学与科技成就的清晰阐述不仅视野宽广,而且颇具新意。

——《英国历史评论》(The 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

《资本的年代:1848~1875》评价:

他的两部关于西方现代社会起源的伟大著述——《革命的年代:1789~1848》与《资本的年代:1848~1875》——已经成为所有受过教育的英国人的精神财富的组成部分。

——《观察家》(The Observer)

这本精彩的书每一页都闪耀着光芒……以其令人折服的判断力,挑选出了基本的主题,并通过丰富的欧洲乃至全世界的例证对主题进行阐释……真是一本了不起的书!看在老天的分上,也为了你自己,读这本书吧。

——《卫报》(The Guardian)

《帝国的年代:1875~1914》评价:

相比标新立异和故作高深,使作品变得简洁、生动、有趣,远需要更多的天赋和勇气。这部出色的作品就充分显示了这两种品质。如同前两部作品,浩如烟海的知识在书中举重若轻,旁征博引的能力也无人能及。

——大卫•坎纳丁(David Cannadine,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极端的年代:1914~1991》评价:

《极端的年代》是杰出的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对20世纪的个人洞见。这本极其值得阅读的好书视野开阔,学识渊博,激动人心。它回顾了人类灾难不断的20世纪兼具毁灭性和创造性的独特本质,并对未来提出了挑战性的预言。

——《旁观者》(The Spectator)

目录
赞誉推荐
作者简介
前言与谢语
鸟瞰本世纪
第一部 大灾难的年代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这种老人当道的现象,不独资本主义世界(阿登纳、戴高乐、佛朗哥、丘吉尔),甚至连共产党世界也不例外(斯大林、赫鲁晓夫、毛泽东、胡志明、铁托),并包括各前殖民地的大国(甘地、尼赫鲁、苏加诺)。即使在军事政变出身的革命政权当中,也少见40岁以下的领袖,因此当年仅32岁的卡斯特罗字数限制
二十世纪文化革命包括青少年文化的崛起,与新科技一起成长起来的人比对此没有概念的父母懂得多,结果使两代人的角色颠倒了……青少年文化是平民化的,又是废弃道德的,每个人都要求做自己,社会规范性处于最低点,但实际上,人人都追随风尚,看似有个性,实则更趋一致。人人都以年轻为荣,产业亦以此为主。
2017年和2014年的两版对比读了一下,——同一译者,新版比2014版作出了很多的修订,因此也(有限度地)避免了2014版的诸多误译、‘俗套’和泛滥的感情用事。为避免朋友们入坑,建议在没有替代版本的情形下,一定要读新版。总体而言,我发现译者给霍布斯鲍姆的原文增加了很多主观判断、重复的无病呻吟和故作震惊的语气,尤其是在刻意用不甚考究的成语和‘文雅’的书面语上,本意也许是为了显示知识和古文学养,以及彰显霍布斯鲍姆本人恢弘的文气,反而却暴露了自己的浅陋。这样的译文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历史学著作最基本的平心静气,虽然作为译者本身已是功德无量了。
一年断断续续终于看完。近当代史基础不好的建议与维基一同服用,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1.很大一部分都是“意识形态斗争史”。2.第九章对美苏的揶揄令人捧腹。3.除历史外,作者对自然科学和艺术的涉猎之广、认识之深也让人惊叹。
关于康米,虽然往返审视评点相对克制,但处处可见作者自己春梦了无痕的怅然。“因为如果他们起来作战,到底是为了捍卫什么呢?”这一年代已如混沌旧屋,偶尔打开抽屉,即是作者自己或许难以组织的物事。印象尤深是苏解一节,以经济学家的临终病床结尾,轻声提及此为亲历:“我找不到任何答案。”此时此地的真空,小园香径独徘徊。
只重点读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匆匆扫过…对这类的历史叙事不太感兴趣,感觉分析重点大多在经济上,而我对宏观经济完全不怎么了解读起来云里雾里。而且几乎全部是宏观、抽象层面上的分析…感觉很杂乱和泛泛而谈,好像流水账啊,对了解二十世纪下半叶历史没感觉有入门作用(也可能最主要问题在于我知识储备实在是太少了)
实在无法同意书中很多关于中国的观点和描述(也许是“自己家”的事熟一点的原因),一笔带过的事件总感觉忽略了太多细节,但作者却似乎站在所谓“伟大舵手们”一边与之共情。不知翻译是为了还原作者揶揄讽刺的笔调还是怎么,感觉有点太过了。
尖刻和全面的历史叙事,不避讳作者个人左倾意识形态对历史研究的影响,通畅、常有启发。
印象中文学作品恢宏和细腻可以兼得,但恢宏和犀利却从未相伴。霍布斯鲍姆做到了,这本全景式的皇皇巨著集全面、深刻、犀利与一身。在kindle上匆匆看过,必须买本纸书来细读。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