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微创新的封面

微创新

德鲁•博迪

出版时间

2014-04-04

ISBN

9787508644585

评分

★★★★★

标签

设计

书籍介绍

好产品不一定要颠覆,微小改进就能让用户尖叫!

引爆创新领域的全新方法论

互联网时代行之有效的5大创新策略

创业者、产品经理必读的创新行动指南

《怪诞行为学》作者 丹•艾瑞里

《影响力》作者 罗伯特•西奥迪尼

全球50位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思想家之一丹尼尔•平克

周鸿祎、黎万强、罗振宇、牛文文、张鹏

联袂重磅推荐

为什么iPod可以在众多mp3产品中脱颖而出?

为什么一款没有洗涤成分的洗衣液能让宝洁公司获利10亿美元?

为什么雀巢冰饮在冬季也成为消费者追捧的新宠?

成功的产品有规律可循吗?产品创新需要彻底颠覆和重新发现吗?

多年致力于创造力研究的创新领域专家德鲁•博迪和雅各布•戈登堡,通过对强生公司、通用、宝洁、SAP、飞利浦等全球顶尖公司的上百种畅销产品的分析发现,创新并非来自天马行空、惊世骇俗的发明,而多是通过在现有框架内进行微小改进,结果却非同凡响、创意无限。这就是“微创新”。

作者认为,看似百花齐放、花样百出的产品创新,实际上都可以总结为相同的创新模型。他们将这些方法归结为5大策略——减法策略、除法策略、乘法策略、任务统筹策略和属性依存策略。

从风靡一时的Walkman随身听、飞利浦DVD播放机,到风头正盛的Twitter,都遵循的是减法策略;从通用的热销分离式冰柜,到便携式笔记本电脑的热卖,都受惠于除法策略的奇思妙想;大到国家军备器械的普及、一款互联网产品的风靡,小到一把婴儿勺子、一款饮料的流行,其背后主导都是这5种创新模式。无论什么行业或产品,无论是创业者还是产品经理,只要学会这种创新性思维,你都能轻松打造出让市场惊艳、让客户尖叫的产品。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框架内的微创新
为什么微小的改变就能带来伟大创意?
创造力的提升源于对思想的制约,而非放任。在需要运用创造力来解决问题时,先明确你的所需,限定一个框架,然后在框架内寻找答案。这远比漫无目的的发散思维或静候灵感降临更有效。
第二章 少即是多:减法策略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fast work课堂上老师买给我们的书,总结了很多创新思考的实证应用。
书还可以,概括的观点不错。细节部分没细看。
产品经理和创业者可以翻一翻。
打开由形式来定义功能的新思路,有些例子牵强了
创造力源于对思想的制约还是放任?这本书给出的答案是在框架内思考。信马由缰的发散思维并不是创意的有效来源。人有结构性固着、功能性固着的认知缺陷,故而需要减法、除法、乘法、任务统筹、属性依存五个策略来让思考集中在框架内,发现伪矛盾的弱连接。看完不算完,还需要多进行思想实验。
作为第一本读的纯粹的创新方法论书籍,给5星 1,有些案例的创新设计着实让人拍案叫绝,不过和其他方法论书籍一样,案例总结规律容易,但规律应对问题,就需要大量的刻意练习来修行,最后一章提到的“心里模拟”是很好的方法 2,作者对于头脑风暴是旗帜鲜明的反驳,甚得我意,我也一直不觉得这玩意有啥用处,没有限制的发散思维大多情况下毫无意义 3,妥协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敌人,它代表着矛盾没有解决,需求没有被满足,而只是被回避了
刘润五分钟商学院解读 第一,如果说,Out-of-Box Thinking,是让你“超越框架”,Inside-the-Box Thinking,系统创新思维,就是教你“打破框架”。超越框架,打破框架,一点都不矛盾,都是对固有框架的破坏。 第二,“系统创新思维”的五个套路,其实背后也是有套路的,那就是:打破框架,动个手术,形式为先,功能次之。套路与套路之间的差别,在于动的手术不同。 第三,具体怎么样打破定势思维呢?分为三种类型,一共五个工具,分别是:除法、减法和乘法策略,寻找新用途的一专多能策略,以及建立新连接的属性依存策略。掌握这五个方法,就能够在框架内实现创新。
产品人需要看的一本书
原来创新没有那么复杂!😁
所有不教你如何一步步创新的书都是“纸上谈兵”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