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人的家当的封面

中国人的家当

马宏杰

出版时间

2015-04-30

ISBN

9787508649924

评分

★★★★★

标签

艺术

书籍介绍

中国社会进入现代化进程后,加速了社会肌体的变化,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面貌全非。这样的语境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和挑战,它要求于当下艺术的,不单单是形式的跟进,更重要的是艺术家对社会场域变迁的感应和心理体验,也就是本真的生活呼唤着一种思考型的艺术。

《家当》系列影像作品立足于这样的时代转换,去捕捉我们生活中的物品本身,以物的形态去透射寄

寓其中的人的内在属性。这样,《家当》系列作品就成为检视中国生活情境的视觉图景。它们不仅是解读当下中国社会生活在场的图像文本,也昭示了影像作为艺术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和功能。

这个拍摄题材介乎于摄影艺术和装置艺术之间,并且兼有田野人类学调查的意味。所以毋庸置疑,在题材的选择上是很有时代特点和社会、经济研究史料的。本书的结构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50家中国人的家底展示;第二部分是摄影师的拍摄手记和更加细致的介绍,以及与这个拍摄项目相关的信息。

马宏杰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资深图片编辑

回族,1963年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1987年开始自学新闻写作、散文写作。

1994年武汉大学新闻摄影专业毕业。

1994年任《河南经济日报》摄影记者。

1997年任《河南法制报》摄影记者。

1998年任《焦点杂志》特约记者。

2001年任《百姓信报》摄影记者。

2003年任《豫情时报》摄影记者。

2004年至今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图片编辑。

擅长拍摄社会纪实类图片,主要作品有《唐三彩》、《西部招妻》、《采石场》、《割漆人》、《采药人》、《耍猴人》、《年画人家》、《黄河上的人家》《中国人的家当》《中国1988-2008》《中国南海》等二十多组专题图片。

目录
序:马宏杰摄影作品中未完结的中国故事 迈涯 博士
自序: 我为什么要拍“家当”? 马宏杰
018 第一部分 摄影作品
110 第二部分 摄影手记
112湖南省凤凰县黄丝桥古城人家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很厚重的一本书,提醒在活着的感觉。
有些画面还是很能打动人。总觉得再深入一点就好了。
这是视觉人类学的专题艺术摄影作品。书的前半部分内容是把国人的家当平面地摆在一张照片上的作品;后半部分内容是这些有关这些摄影作品的手记。这些照片和文字记录了中国各地区和民族的生活,展示了乡镇人民的淳朴、勤劳和愿景。作者在自序里说:“家就是你从这里走出去,还惦记着回来。所谓家当,其实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家’”。全家人和家当拍个全家福,实在太有趣了。
是本摄影集,摄影手记比摄影作品更有意思。
之前在读库看到很喜欢,没想到单独出书了。很喜欢马老师的视角,尤其之前的西部买妻,非常之震撼。
胜在主题。
2008年的时候,在学校门口的旧书摊看到被一本2004年的《中国国家地理》吸引了,那一期的选题就是《我们的家底儿》,每个省市各选一个家庭来拍摄,从此我就进了这本杂志的坑。2013年的时候我还曾幻想过如果把十年前的这些家庭找回来重拍一次全家福,那该多好啊。后来无意间看到这本《中国人的家当》,一瞬间就想到2004年那本杂志,没想到作者还真的是同一人!!这本书放的应该是当年没在杂志上发表的作品,而且作者还真的做到十年以后再次回访这些家庭,也讲述了背后的故事。
我很喜欢这本摄影集,老辈人精简的家当和当下横流的物质欲望碰撞出强烈的反差。这些照片展现的不仅仅是家当,还是一些人的生活方式,让人不禁思考:究竟什么样的生活可以称得上是幸福?
摄影是不是一种窥探与融入,将复杂的主体间性融合在极富私人视角的镜头中。在三维到二维的印刷中,他的行程就结束了。
这本摄影集太有意思了。前后拍摄也跨越了很多年,佩服作者的耐心勇气,我们才能看到这么好的书,要再版啊!要是每一家再像《耍猴人》那样展开写一写就好了!感觉每一家都很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