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1944阿登战役的封面

1944阿登战役

[英]安东尼·比弗(Antony Beevor)

出版时间

2018-05-31

ISBN

9787508663531

评分

★★★★★

标签

军事

书籍介绍

1944年,自诺曼底登陆以后,纳粹德军在西线战场遭受了一连串重创。到了1944年末,德军与盟军战势发生了微妙转机。盟军节节进逼但是已呈疲态,德军步步后退但是精锐尚存。希特勒犹如困兽,急于摆脱困境扭转西线态势。他坚信“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如果集中全部兵力发动一次大胆突袭,拿下安特卫普,就可以撕裂英军和美军的分界线,制造一次新的“敦刻尔克”危机。

大部分德军将领质疑这个计划。在缺少装备、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如此“豪赌式”投入能否一战取胜?他们似乎已经绝望地看到苏联红军从东线挺进柏林家园。另外一部分忠诚于希特勒的纳粹党卫军,则期待这场绝地反击能够使德意志帝国“涅槃重生”。大量新式武器、先进坦克被派上战场,铁与血的激烈碰撞,点燃了被冰雪覆盖的阿登高地。遭到突袭的盟军深陷德军2个集团军的围攻,担心被德军报复的比利时平民匆忙逃离家园,甚至连巴黎都感受到了恐慌。

【编辑推荐】

1、 再现二战经典战役,想要了解二战的读者,会被这里的真相震撼到难以入眠。

1944年是二战进程至关重要的一年。西线战场纳粹德国濒临崩溃,希特勒投入90%精锐绝地反击,结果“守卫莱茵”作战没有挽回西线战势,反而加快了盟军进攻柏林的日程。

2、 全新视野解读真实二战,二战不是冰冷的死亡游戏,而是又燃又让人痛心的历史记忆。

看点一:德国仅存的军事将领对阵盟军三大军事将才,战争谋略与军事才能激烈交锋;

看点二:防守薄弱的美军新兵遭遇德军精锐重兵突袭,处处是绝境,普通士兵如何找到生存下去的转机?

看点三:德军新式武器重装投入,铁与血的激烈碰撞,点燃冰雪覆盖的阿登高地。

3、 军事写作终身成就奖得主、650万读者认可的二战史畅销作家,继《保卫斯大林格勒》《攻克柏林》《诺曼底登陆》之后又一力作,已被提名法国四大文学奖之一美第奇奖。

4、 国内阿登战役资深研究者担纲翻译,一一核查作战图、战斗序列表、德美英军衔列表

5、 亲历者口述,战场实地考察,集结一手档案资料,无一人无出处的真实二战。

【媒体推荐】

如果有什么特征能够将安东尼•比弗与其他的历史学家区分开来——撇开他天生擅长讲故事这一点——那一定是,他并不畏惧直视那些令人不适甚至恐惧的话题,他的讲述方式不会吓退我们。比弗的作品很少带有主观评论,他就像维吉尔一样带着你穿过地狱:不用担心深陷可怕的困境里,比弗会带领你重新回到现实世界。经历了这段旅程,你会变得更加豁达。

——基思•罗威,《野蛮大陆》作者

混乱的战斗场景、可怕的人员伤亡,这些在安东尼•比弗的笔下变得鲜活起来。只要读过比弗所描述的这场激战,我们肯定都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来自欧洲和美洲的年轻生命相互厮杀。弗洛伊德已经警示过我们,文明与原始本能之间只有一层薄薄的界线。《1944阿登战役》则让我们再次重新审视现代世界。

——《华尔街日报》

目录
目录
地图战术符号图例  Ⅰ
中译本序言  Ⅶ
第1 章 胜利的狂热  1
第2 章 安特卫普和德国边境  20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超级垃圾,不明白国内引进这种地摊儿文学干什么?这书错误多到令人无法忍受的程度
作者很厉害,译者更厉害,太让人敬佩了。
喜欢
比弗的作品不在乎部队具体调动情况,不会写清哪一支部队如何部署,他关注的是高层的冲突、战局的变化、军人和平民的遭遇,值得写作者学习。这一本比《攻克柏林》更紧凑,翻译质量也更高。
比弗这本也就故事书水平。
在大夏天读这本书可太解暑了,尤其是读到一名美国大兵为了得到德军士兵冻在腿上的长筒军靴,而把他的尸体吊起来烤时,真真是不寒而栗。
印象深刻的阿登战役的书
也许存在少许史实上的争议,但本书的翻译和制作都属上乘。一本好的战史就应当列举详尽的参考资料并且呈现清晰的作战态势图。光凭借这两点已经超越市面上大部分作品。 本书采用了类似《最长的一天》的全景式描写,好处是让人对阿登战役中的作战过程有了更具象的了解,不同人物的刻画也是生动形象;缺点是在部分章节叙述略显混乱了。 我是很喜欢作者在战史的叙述中穿插的那些小细节的,例如作战结束后,比利时的难民们回到满目疮痍、面目全非的家园,连燕子都找不到自己的窝了。这样的文字实在让人为作者文字中包含的人文关怀所感动。
多打一星是因為作者寫的是軍事歷史,不是美軍中流砥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