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事实改变之后的封面

事实改变之后

[美] 托尼·朱特

出版时间

2017-12-31

ISBN

9787508673783

评分

★★★★★

标签

政治

书籍介绍

◆“全球百大思想家”、奥威尔终身成就奖得主托尼·朱特最后一本文集,由其遗孀珍妮弗·霍曼斯整理出版;

◆收录了朱特对他持续关注的话题的最终看法。事实改变之后,朱特不畏惧修正自己,亦不畏惧站在潮流的反面;

◆一本关于我们时代痛点的书,深入讨论了中东危机、伊拉克战争、“9·1 1”事件、世界新秩序等问题;

◆交付“真诚之心”的公共知识分子写作,关注公正、历史、国家、公共领域、记忆与遗忘的深层意义。

···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托尼·朱特的遗孀珍妮弗·霍曼斯整理并作序出版的朱特的最后一本文集,收录了朱特作为一位公共知识分子所写作的诸多重要文章。这些文章记录了他思想的改变轨迹,也代表了他对公共生活持续的、充满热情的介入。无论是谈论巴以冲突中人类所面临的道德困境,还是“二战”中对自己国家犹太人的遭遇选择性失明的法国人,抑或他所崇敬的加缪和奥威尔,朱特都带着一种公正的视角、清晰的道德判断和绝佳的智识标准。他提醒我们这个时代潜藏的危机,让我们在走进21世纪时不忘回顾20世纪的历史,亦使我们更加接近当下世界的真相。

···

【媒体及名人推荐】

在这些文章中,你会看到托尼既是一个头脑清晰,相信事实、事件、数据的现实主义者,也是一个追求过上一种良善生活,不只为自己也为社会而生活的理想主义者。

——珍妮弗·霍曼斯(历史学家、本书编者)

·

在一个越来越反智的时代,托尼·朱特的文章提醒我们,当紧紧持守高贵的道德和智力标准的时候,我们将得到什么,而让它们溜走的时候,我们将失去什么。

——马克·马佐尔(《谁将主宰世界》作者)

·

托尼·朱特常被视为爱德华·萨义德之后美国最优秀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朱特一生中学术方向不止一次发生变化,但对专制暴力之恶的憎恨、对人权道德价值的肯定却是一以贯之。今天,在史学的成就之外,人们记得他,是因为他曾经致力于用公共写作来防止民主因自身的堕落而被毁掉。

——徐贲

·

朱特这样写加缪:“加缪是一个道德主义者,他在对善恶的区分上毫不犹豫,但他不去谴责人性的弱点。”这句话作为朱特自己的墓志铭也很恰当,他的充满智慧、人道主义和勇气的学识被很好地记录在了这本书中。

——《纽约书评》乔纳森·弗里兰德(Jonathan Freedland)

·

托尼·朱特对我们永远是一种鼓舞:一个智识上的巨人,一个勇猛的战士,一个才华横溢的发声者,一个充满魅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但他从来无意主动获取以上的任何一种褒奖。他只想讲述他认为必须被讲述的,一直到人们注意到他所讲述的问题。

——《观察家》

目录
序言 真诚之心 丨 珍妮弗·霍曼斯
第一部分 1989:我们的时代
第1 章 每况愈下
第2 章 欧洲幻梦
第3 章 罪行与过失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读这本书叫好像读托尼·朱特的一生,他的政治态度,他的文学观念,他对火车和铁路的热爱,他社会民主主义的思考,这些统统融合在一本书里。
托尼·朱特最后一本书,交付“真诚之心”的著作,每读一个字都倍加珍惜,竟不舍得读到最后。语言流畅,一针见血,字字诛心。思想极具深度,对未来预测准确。
天诛左壬
除开经济学那几篇,其他都还是精彩好读,主要是自己对经济学也不感兴趣,故读起来索然无味。对他的视角最为钦佩欣赏,能多从角度来考虑问题,特别是道德的一面提出建议,对巴以的困局的看法尤其。可是,遗憾的是,他曾经极为倾注的目光,在如今被叙利亚都吸引走了,二十一世纪地球上仍然有国家执迷于内战,他一定痛心疾首。但是读下来,觉得睿智又温和,可对于这个世界,真的有切实的解决方案吗?还是分叉路上的突然选择呢?
收录了朱特对他持续关注的话题的最终看法。事实改变之后,朱特不畏惧修正自己,亦不畏惧站在潮流的反面;
读后的第一反应是“深刻”,可惜对其中评价的某些学者不太熟悉,否则收获会更大
三星半,谈的有浅有深,主要聚焦在反思冷战后的欧洲、纳粹大屠杀和犹太问题、美国对外政治等,也有托尼·朱特喜欢的铁路,只不过这部分有些弱,没谈出什么特色,书中的书评倒是很犀利,但是整体上对欧美政治等问题还是如隔山般困惑。
可能是因为合集的原因,在后面的文章中观点有重复以及引用的观点也有重复。
“当下美国社会所存在的运行问题和不平等让我们非常为之苦恼,可为什么我们连去想象一个不同的社会都如此困难?为我们共同的利益去设计出一套不同的制度为何会如此超出我们的想象力呢?”距鹿哥赠书过去近四年我终于读了!鹿哥的翻译就像是朱特直接用汉语写的一样(´・_・`)
虽然很多篇里所针对的时事已经逐渐远去,不再被我们关注,然而朱特的观点仍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事实的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