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程序正义理论的封面

程序正义理论

陈瑞华

出版时间

2010-08-31

ISBN

9787509321270

评分

★★★★★
书籍介绍

《法学名篇小文丛?程序正义理论》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陈瑞华,男,1967年2月生,山东聊城人。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在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官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任兼职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学士(1989),中国政法大学硕士(1992),中国政法大学博士(1995),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博士后研究人员 (1995~1997),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02)。1997年起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学系)任教。

研究领域主要有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证据法学、司法制度、程序法基础理论等。独立出版的著作有:

《刑事审判原理论》(1997,2004);

《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2000,2006);

《看得见的正义》(2000);

《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2003);

《程序性制裁理论》(2005);

《法律人的思维方式》(2007);

《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2007)。

《...

(展开全部)

目录
程序正义理论之梦(代序言)第一章 程序正义理论的兴起 第一节 程序与程序的正当性 第二节 程序正义观念的起源 第三节 纯粹的程序正义:罗尔斯的分析 第四节 程序正义与当代的程序价值理论 第五节 研究程序正义问题的必要性第二章 程序价值理论的四个模式 第一节 绝对工具主义程序理论 第二节 相对工具主义程序理论 第三节 程序本位主义理论 第四节 经济效益主义程序理论 第五节 对四种程序价值理论的评价第三章 程序正义价值及其局限性 第一节 程序正义价值的独立性 第二节 程序正义与其他正义形态的关系 第三节 程序正义的构成要素 第四节 为什么要坚持程序正义 第五节 程序正义的限度第四章 程序正义与其他诸价值的关系——以刑事审判程序为范例的分析 第一节 法律程序价值概说 第二节 法律程序的内在价值——程序的正义性 第三节 法律程序的外在价值——程序的工具性 第四节 法律程序的次级价值——程序的经济性 第五节 程序诸价值之间的关系第五章 程序正义价值的独立性——萨默斯“程序价值”理论评析 第一节 “程序价值”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程序价值”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程序价值”与好结果效能的关系 第四节 通过法律实现“程序价值” 第五节 评价第六章 程序正义的理论基础——兼评马修的“尊严价值”理论 第一节 什么是尊严理论 第二节 尊严价值的内容 第三节 对尊严理论的论证 第四节 评论第七章 走向综合性程序价值理论——贝勒斯程序正义理论述评 第一节 评价法律程序的价值标准 第二节 “内在价值”的性质和意义 第三节 对传统程序原则的总结和论证 第四节 适用程序正义原则的主要标准 第五节 评价参考文献索引
用户评论
陈瑞华,程序正义理论,20160405-0415看了前面几章,后面不好读,没看
论文集,内容都能从知网上找到。最启发人的或许是序言
正当法律程序下的裁判结果应当亦已经有机地圆融在实体与程序正义在价值上的一贯性中。可接受的裁判不仅是对实体权利诉求的确认评价,更是对程序过程公正的终局检查——后者也符合萨默斯对“程序价值”条件的界定。尽管规制的社会关系存在分异,但对生命尊严、自由平等重视的同一性为以正义之名动用司法权力、展开司法活动的国家提出了具有一贯逻辑的限制,对它的守持是程序的价值,对它的背叛将肇致苦难。
也许出版时在中国刑诉学界有开创性意义。然而我愿称之为理论大杂烩。介绍并稍微梳理了边沁德沃金波斯纳萨默斯贝勒斯等人的理论,少创见。
一本文集整理,因而对萨默斯和贝勒斯的问题关注有所断裂;帮助回望关注的问题在哪里。随之而来的是,思考问题要反复,比如程序价值之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究竟为什么会重要,如何构建二者产生的矛盾和张力,这样的矛盾是容易解决的吗?这些是重要的问题。
陈老师的论文小册子。详实地介绍了近现代的程序正义理论,非常方便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