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德米安的封面

德米安

[德]赫尔曼·黑塞

出版时间

2015-08-31

ISBN

9787509365786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韩剧《制作人》白承灿和Cindy 睡前一定要看的书

韩剧《制作人》金秀贤和IU超喜欢的书,睡前必读

德文原版翻译,重现经典

德语硕士/文学博士翻译,

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评审团奖得主审读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纪念碑式名作

不为人知的残篇断简,首度公开

告别彷徨和孤独,

德米安陪你跳出旧世界,

寻找自己,回归自己,坚定地成为自己!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和歌德奖得主获得者,对黑塞的崇拜蔓延至全球,他的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总印数超过1.4亿册。

《德米安》是黑塞的代表作之一,以抒情的笔调、细腻的文字描写少年辛克莱追寻自我、坚定地成为自己、探索自我命运的心路历程。这部心理小说可以说是黑塞标志性的、纪念碑式的名作。

出生并成长于“光明世界”的辛克莱,偶然发现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那里的纷乱和黑暗,使他焦虑困惑,并陷入谎言带来的灾难之中。这时,一个名叫德米安的少年出现了,将他带出沼泽地,从此他开始走向孤独寻找自我的征途。之后的若干年,“德米安”以不同的身份面目出现,在他每一次孤独寻找、艰难抉择的时候,成为他的引路人。

德国文学大家托马斯·曼评论道:“这是一部以它极为精确的描写击中时代神经的作品。整整一代青年深信,一位代言人起自他们生命深处,他们满怀感激而且如痴如醉地被他吸引。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对一条道路的尝试,是一条小径的悄然召唤。”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德国作家、诗人、评论家,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1936年,黑塞获得瑞士最高文学奖歌特弗利特•凯勒奖;1946年,获歌德奖;同年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21岁时自费出版第一本诗集《浪漫之歌》。27岁时,《彼得•卡门青》一出,佳评如潮,一举成名,获得包恩费尔德奖,继而是《在轮下》《德米安》《荒原狼》《玻璃球游戏》《悉达多》等一部部不朽之作,饮誉文坛。

自20世纪60年代起,黑塞就成为美国大众的最爱,在美国,他是20世纪被阅读最多的德语作家,他的“Do You own thing”成为美国整整几代年轻人的座右铭。在法国,雨果称他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在日本,黑塞是除了歌德之外最著名的德国作家。对黑塞的崇拜还蔓延至全球,他的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总印数超过1.4亿册。

译者:林倩苇

台湾辅仁大...

(展开全部)

目录
前言
两个世界
该隐
强盗
碧翠丝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但是我怎么总觉得德米安和辛克莱是同一个人。
又名“我与神的接近”。宗教味儿太浓了,作为一个不可知,我仿佛在看一个正常人如何一步步走向精神分裂的胡思乱想…这部把客观唯心作为基础的作品,每个章节对我来说都异常空洞……黑塞将辛克莱的每一步成长都归咎于信仰的突然觉醒,丝毫没有任何现实的刺激,没有任何基于现实的思考,全是神乎其神的形而上,这种凭空而来的幡然醒悟实在没什么说服力…而贯穿始终的对于善恶世界的探索也非常单一刻板……青少年读物吧……
表面是情节似乎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小说, 而到后来却发现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完全是一个人的心境从狭隘到开阔再到深沉的经历。我不知道是否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内心的这种震撼,我确实从书中隐晦又充满象征意义的语句间体会到了。我的朋友,我的引路人。
“沒有人會做和自己無關的夢”,沒有人會看和自己無關的書,黑塞可不能作為調味料。辛克來遭遇的兩個世界,以及兩個世界的融合,都是任意個殊者對內展開的過程,“上帝借由各種途徑使人變得孤獨,好讓我們可以走向自己。” 小說的線路不過就是一個人發現——顛覆(毀滅)——重生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始終伴隨著“德米安”式的人物,並呼喚著:“辛克萊,大部分人走的是一條簡單的路,我們走的卻是一條坎坷的路。但還是要走下去。”思想意味著拆分,而每一個部分,德米安都在呼喚,如果他消失,意味著信心,因為此時你自己就是德米安,並于此超越。
没能在合适的年纪读这本书
说出一些自己说不出的话 (虽然不是很懂最后一章的战争),读下来有很多时候觉得德米安,夫人会不会都是辛克莱自己呢…
像是诺斯替主义的宗教式小说。鸟降生于世须得破壳而出,人诞生于世界须得摧毁这个世界。贴近自己的内心,再近一些;牵引内心的爱,再紧一些。
成为有记号的灵魂,追随阿布拉克萨斯; 不要求爱,坚定地牵引爱,最后亲吻。
自我溃散时,会试着模仿悉达多。被生活威胁时,会想要遇见德米安。
比《在轮下》好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