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山陵的封面

中山陵

李恭忠

出版时间

2009-01-01

ISBN

9787509705742

评分

★★★★★
书籍介绍

《中山陵:一个现代政治符号的诞生》主要内容:历史科学的责任,是研究过去,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指导现实。我国历来有重视历史的传统,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数千年者,与此关系匪浅。中国是东方大国,探索东方社会本身的发展规律,能更加直接为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借鉴。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历史学科十分关心,但限于财力尚未充裕,资助项目难于面面俱到。我们是一群有志于东方史研究的中青年学人,有鉴于此,几年前自筹资金设立了一个民间研究机构,现为中国史学会东方历史研究中心。

李恭忠,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任教于南京大学历史系。

目录
导言
一 从生前到死后:孙中山研究的视角转换
二 事件:文化史研究的可能路径
三 政治史研究的“文化转向”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主标题不该用《中山陵》。就前部分中山陵的设计部分而言,在这本博士论文之前已经有了赖德霖,也没有实质性的修正和补充论述。奉安典礼一节,有沈艾娣的《制造国民》。后部分的写作实质上不再是“中山陵”,内容上不如后出版的陈蕴茜。部分篇章已发表在《二十一世纪》。【第六章 从“总理”到“国父”:新式国家偶像的树立】
這本書是李老師01年的博士論文,經過8年修訂,終於出版。很大程度上採取了費約翰喚醒中國的模式,也是國內新社會史的最新力作。陳老師的新書也是研究孫中山形象,著眼點卻不相同。如果仔細比較更會發現,其實他們的方法論并不一樣。李老師的著作更能體現社會史的訓練,而陳老師的新書則更多的含有歷史人類學的影響。胡亂一說,望老師見諒。
中山陵的宏观与微观,内涵与外延,本体与象征、前世与今生,均全面呈现,征地选址和工程政治部分是我最喜欢的,有些地方过多描述或叙事,专业书籍的部分通俗可以理解,专题论文更为精华。
不考虑时间先后,在理论视野、框架设计和史料范围上均不如陈蕴茜。当然后者也有堆砌之感。国民党内部派系如何影响事件形貌以及陵寝相关细节要比陈蕴茜细致。作者和陈怀宇、李里峰一起交流出来的。
哈,同意小树先生的观点!
相较陈著,更集中
草草过完
标准的博士论文。其实中共党史要是也有人按照这个思路去研究,一定更出彩,毕竟变化更多,因素更丰富。
三星半。赴宁路上读。
长江学者给我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