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苏关系史纲的封面

中苏关系史纲

沈志华

出版时间

2016-10-01

ISBN

9787509783665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在冷战的阴影下,中苏两国的关系经历了从亲密无间的盟友到针锋相对的对手的转变。《中苏关系史纲》一书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和深入分析,揭示了这一复杂演变背后的深层原因。本书不仅为我们理解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国家间关系提供了宝贵视角,还为研究冷战时期国际政治格局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作者简介
沈志华,1950年出生,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教授。他专攻苏联史、中苏关系史和冷战史,有丰富的学术成就。沈志华曾个人出资140万元,与社科院合作搜集俄国解密档案,出版《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等作品。他还与杨奎松共同主编《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其代表作包括《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第三卷》等。
推荐理由
《中苏关系史纲》一书深入剖析了中苏关系从建立到破裂再到正常化的全过程,详细描述了两国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推动下的复杂演变。书中不仅揭示了冷战期间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结构性弊病,还探讨了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的矛盾、党际关系对国家关系的影响等关键问题。对于那些对中国现代史、国际政治或中苏关系感兴趣的读者来说,《中苏关系史纲》是一本内容丰富且具有深度的研究著作。
适合哪些人读
对中国现代史、国际关系或冷战历史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深入了解中苏关系及其对当代中国外交政策影响的研究者和学者
关注社会主义国家联盟内在矛盾与挑战的政治理论爱好者。
书籍脑图
目录
序 中苏关系的历史与中俄关系的未来
——写在《中苏关系史纲》出版前的几句话【李凤林】
《中苏关系史纲(增订版)》序【陈 兼】
增订版说明(代前言)【沈志华】
第三版修订说明【李丹慧】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1.权力的高度集中必然导致阶级的分化,社会主义所要求的平等关系与之始终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2.意思形态的凝聚力抵不过利益左右。
大国之间的关系演变可比八点档电视剧有趣多了。虽然说要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大势,可是历史的有趣、吊诡、偶然、必然之处却全在细节之处。
顶级学者,经典之作,不愧史纲的名头。个人感觉第一篇、第二篇更好,第三篇稍逊,第四篇略水。可能是因为研究的深入程度跟档案解密的程度成正比。
“可以说,导致两党口诛笔伐的最基本的问题是对时代的认识……即在于中苏两国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其间相差至少二三十年,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都存在较大差异。而帝国主义的对华遏制政策,进一步令中国领导人低估二战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依然坚持列宁几十年前创立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学说。这种带有教条主义色彩的认识基础,决定了中共的对外、对内政策要与苏共的有所不同。”
瑕不掩瑜 五星 堪称教科书编写的模范
编纂阵容非常豪华,考证严谨,能做到这样客观已经很好了。能出版实属不易,想了解中苏关系这本书是非常值得一读的。前三章极好,第四章有点收敛但是理解。这种书且看且珍惜。
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像极了中世纪欧洲不同教派国家之间的关系。相比敌人,异端更加可恨,而谁获得了宗教的解释权,谁会获得了世俗的领导权。
跟作者们的其他著作基本重合。老沈提出的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结构性弊病”把该书的高度提高了一个层次。
第三篇应是《无悔的分手》大略,外交内政相互影响很大。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