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文学史(下)的封面

中国文学史(下)

龚鹏程

出版时间

2011-11-01

ISBN

9787510040467

评分

★★★★★
书籍介绍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 陈平原,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主任 陈国球,台湾清华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 蔡英俊 联合推荐

最具史才、史学、史识的《中国文学史》

文采 纵横恣肆、议论酣畅、叙事快利,一洗教科书呆板枯涩之气。

学问 取材既博又精于剪裁,鄙弃堆垛知识、铺排材料、抄来抄去。

见地 新见迭出、奇锐精敏、大破俗说,极力拓展文学史讨论空间。

性情 仿马迁班固,笔含性灵不掩才情,非编纂排比之文学史能及。

有关文学史的思考,朋辈中龚鹏程兄可说是先导者。我在阅读龚著文学史时,文学历史之鲜活生猛,如在目前。读文学史至此,夫复何求?——陈国球

我觉得这本书是让老师准备文学史更深更好的材料来源之一。上研究所文学史研讨课时,是很好的补充教材。——蔡英俊

本书接续上册,起于晚唐,迄于20世纪初,全景展现了中国近一千余年文学历史的发展变迁。

作者秉承自己独特的文学史观,通过剖析对文学历史的各种诠释之间共时性的互动与抗衡、历时性的累积与变奏,上推历史本身,下探对后世的影响。书中具体论述了晚唐的格法之学如何展开“宋诗的基本风貌 ”、唐宋文人阶层如何扩大、文人的性质如何衍变、文学如何成为社会文化的基调,兼论屈原、陶渊明、杜甫、李商隐等人如何成为文学史的重要人物、形塑后世的创作观点;文与道、骈与散、诗与词、经与文之间的辩证,以及说唱、音乐的文学化;明清之际精致的八股文写作、文学创作的通俗化,以及文学史写作的出现。

作者于两册文学史的写作中展现了“文字─文学─文化”的体系观,即以文字为基础的文学世界逐渐扩大,文学自两汉文人阶层的形成发展到唐宋文学崇拜的社会,最终走向明清之际的通俗化,文人阶层的内部结构在历史中不断变动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主要脉络。

龚鹏程,祖籍江西吉安,1956年生于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毕业。曾任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台湾南华大学、佛光大学创校校长,台湾学生书局总编辑等职。曾获台湾中山文艺奖、中兴文艺奖、杰出研究奖等奖项及台湾校园十大名师、台湾十大金榜专栏作家称号。2004年起,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现为北京大学教授。

龚鹏程先生自幼才华横溢,研究领域涉及中国文学、史学、哲学、宗教等,博古通今,著作等身,有“天下第一才子”之美誉,是当代享誉海内外华人世界的知名学者。至今正式出版专著70余种,其中在内地出版的有:《游的精神文化史论》、《中国文人阶层史论》、《文化符号学导论》、《文学散步》、《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国学入门》、《侠的精神文化史论》、《中国小说史论》等。

目录
第 51章 句图与格例 001
格法之学 002
句意关系 004
言意之辨 005
第 52章 文学的崇拜 009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一天一章地啃下去,待啃完,有一种满级了的感觉。。。。。
撥反強調斷裂性的史觀。可惜篇幅太小。
这套书绝对不可能成为文学史教程,但是学完了文学史教程的人最好读一下这本书。
读讫上下两册,方法论的超越最能让人耳目一新,大感畅怀
政治课必读教材
@2013-02-01 03:31:11
中国文学,卒于《中国文学史》开始写作之时。 开开眼界吧,虽龚剑走偏锋欲矫世俗之蔽,然只恨自己读书太少,还不能挑他刺。启发之处颇多,疑虑之处同样多。
orz... 其实是我看的第一本文学史 真是大手笔呀
比上册好一点,常识性的错误减少了。讲元代文学那几章较精到。但比上册暴露出更多的问题是,许多章节的内容不宜放在“文学史”里讲,“聱牙戟囗,不能终篇”,东讲一块西讲一块,全书没有贯穿。龚氏总说别人的文学史不好,其实台湾有几位学者所著的《中国文学史》就很棒,不是没有榜样。